逆行性种植体周围炎致种植体失败一例
1.病例资料:
患者男性。50岁,因右上下后牙残根于2012年8月就诊要求种植修复缺失牙。患者有8 l反复牙周炎症疼痛病史,但无夜磨牙症、全身无系统性疾病、无烟酒嗜好及药物过敏史。
检查:6——|、6|残根,邻牙无牙体疾病。8——|萌出不全,周围软组织及牙龈红,轻度肿胀,探诊未见脓性分泌物溢出。
锥形束CT检查显示:全口牙槽骨轻度水平吸收。6——|残根与骨皮质边界清晰(图1),6——|区下牙槽神经管上方见不规则低密度影(图2)。7——|根周膜增宽,8——|水平阻生,5——|根尖处低密度影,Ⅱ类牙槽骨。诊断:6——|、6|残根。
术前锥形束CT片,箭头:6——|残根与骨皮质边界清晰
锥形束CT矢状位片示6——|骨质稀疏(箭头),8——|冠根及根尖区低密度透射影(箭头)
治疗计划:6——|、6|即刻种植修复。
2.治疗经过:
局麻下微创拔除6——|、6|残根。逐级形成种植窝,上下颌骨分别植入Nobel Replace 5.0 mm×10 mm、4.3 mm×13 mm种植体,植入扭矩>35 N·cm。术后即刻摄锥形束CT(图3)。
术后即刻CT矢状位片示种植体根尖紧邻下牙槽神经管上方透射区(箭头)
制取硅胶印模,制作义齿。术后给予抗生素3 d,保持口腔卫生清洁,7 d后复诊。术后8 d种植修复完成,患者术后无不适。检查见愈合基台稳固,种植体无临床动度,牙龈袖1:3形态良好,牙龈未见异常。处理:去除愈合基台,试戴后拍摄锥形束CT片(图4)。调牙合、嘱保持口腔卫生,1个月后复诊。
戴义齿后锥形束CT矢状位片示种植体与基台问无透射影(箭头)
术后17 d复诊,患者述右下种植牙疼痛。检查:6——|修复体松动,种植体周围牙龈及黏膜正常,去除修复体后见种植体松动。
术后1个月就诊,述自戴义齿后种植牙区跳痛,近日疼痛加剧。检查:体温:36 ℃,脉搏:80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20/80 mm Hg(1 mm Hg=1.33 kPa),白细胞计数:5.8×109个/L。6——|种植义齿无临床动度,牙龈(-),叩痛(+)。锥形束CT矢状位片示:6——|种植体根尖周有一7 mm×8 mm类圆形的低密度影区,该低密度影通过下牙槽神经管向后与8 I根周区低密度影连为一体,8——|冠周区同样有低密度影像区(图5),种植体与邻牙周围骨组织密合无透射间隙。处理:在局麻下取出6——|种植体,取出种植体后种植窝内溢出大量脓液,生理盐水反复冲洗种植窝至冲洗液清澈,放置引流条。
术后1个月时6——|种植体根尖周类圆形的低密度影区(箭头),该低密度影通过下牙槽神经管向后与8——|根周区低密度影连为一体(箭头)
3个月后复诊检查:6——|缺牙区牙槽嵴平坦,且被牙龈上皮覆盖。锥形束CT矢状位片示:6——|低密度影区面积缩小,骨密度增加
术后锥形束CT矢状位片示6——|低密度影区面积缩小,骨密度增加(箭头)
3.讨论:
①反复发生智齿冠周炎是6——|种植体感染的来源,锥形束CT显示:蜂窝样不规则骨质稀疏区是这一诊断的支持证据。②种植骨区下方骨质的破坏及感染灶的存在是造成RPI的根本原因,由于6——|种植体植入时的手术操作过程打破了根尖下区感染灶的周围屏障,使得感染继续向上扩散,形成种植体根尖周脓肿,致种植修复失败。
本病例显示了较少的水平阻生牙感染灶沿下牙槽神经管通路到达种植体周围形成急性感染的感染途径,并最终造成种植修复失败。提示:行牙种植时,全面评估可能存在的感染途径是必须的。
最多输入500字,目前已经输入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