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颌骨缺损个性化功能重建
患者男,61岁,主诉“下颌骨肿瘤术后多颗牙缺失1年余,要求种植修复”。1年余前患者因“成釉细胞瘤”于我院行“下颌骨肿瘤方块切除术+钛板植入固定术”,4个月前行可摘局部义齿修复缺失牙,但自觉义齿固位不佳,咀嚼功能较低,现要求行种植修复。否认系统病史、传染病史、药物过敏史,无吸烟史,无口服双磷酸盐类药物史。
临床检查颜面部基本对称,开口型、开口度正常,双侧关节区无压痛与弹响。下颌左侧第二前磨牙至下颌右侧侧切牙缺失,下颌右侧第二前磨牙烤瓷冠,颌骨缺损区方为颌下腺导管开口及部分口底软组织,下颌左侧第一磨牙至右侧第二前磨牙前庭沟处可见术后瘢痕,舌体居中,运动自如;剩余牙咬合关系正常,口腔卫生状况良好;双侧颌下及颈部未及肿大淋巴结,余未见明显异常。锥形束CT(CBCT)显示:下颌左侧第二前磨牙种植体(图1~2)。
诊断①下颌骨缺损;②下颌牙列缺损;③下颌牙龈组织缺损。
治疗方案
①CBCT扫描及3D打印下颌骨。
②种植外科前行骨增量手术:非血管化髂骨移植术修复下颌骨缺损。
③种植外科:应用种植外科模板,于左下第二前磨牙、第一前磨牙、尖牙及右下中切牙植入种植体。
④附着龈及前庭沟重建:自体腭部游离龈瓣移植术,重建种植区附着龈及前庭沟。
⑤二期种植体暴露术:3D打印二期手术模板,在模板的引导下行二期手术。
⑥上部结构修复:先佩戴临时修复体供患者适应及作为最终修复前的评估依据。最终修复体为可铸金基底个性化基台+一段式粘接固位金瓷桥。治疗过程
设计与制定方案
2013年11月,对患者颌面部进行CBCT扫描,使用NNTviewer软件转换为Dicom文件,再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软件转换为STL文件,输出到Object三维立体打印机,打印出下颌骨模型。在打印出的模型上制作缺损区的修复模板,并根据上颌研究模型模拟修复体、制作种植外科模板(图3~6)。
髂骨移植
2013年12月,全麻下行左侧髂骨移植术。术中暴露受植区、预备与左髂骨取骨同期进行。采用口外切口,小心剥离避免创口与口腔内相通,显露受植骨床并用球钻修整,形成新的骨创面,唇侧黏骨膜瓣做松弛减张处理(图7~8)。
取髂骨骨块后,在术前模型辅助下进行塑形与修整,放入植骨床与植骨床贴合,以2颗Y型钛板,1颗四孔微型板和1颗两孔微型钛板固定移植骨块,骨块周围缝隙处以松质骨填塞,冲洗止血,创口分层严密缝合(图9~11)。骨块移植从供区断离至植入受植区时间在20min内。
2014年6月,骨增量术后半年,曲面体层片显示移植骨块愈合良好,未见明显吸收(图12~13)。术中切开翻瓣后,先取出钛板;应用外科模板,于左下第二前磨牙、第一前磨牙、尖牙及右下中切牙植入种植体(4.1mm×10mm,BL,StraumannSLActive),所有种植体植入扭力均达到35N(图14~18)。
2014年10月,取左侧腭部断层瓣大小约3.5cm×1.5cm,厚约1mm。覆盖于下颌左侧第二前磨牙至下颌右侧侧切牙对应移植髂骨骨膜上,将原残留颊侧黏膜向下颌缘方向推移,将游离腭黏膜组织瓣与周围黏膜及骨膜缝合固定,并放置碘包轻轻加压固定(图19~23)。
2014年12月,CBCT扫描后,3D打印制作二期手术模板,在模板引导下,准确切开黏膜,显露种植体封闭螺丝,安放愈合帽。软组织初步愈合后,更换愈合帽塑形软组织过渡带(图24~27)。
最终修复
2015年4月,行最终修复,修复体为可铸金基底个性化基台+一段式粘接固位金瓷桥(图31~36)。
治疗后随访
髂骨移植术后18个月,最终修复后1个月余复查,曲面体层片显示移植骨未见明显吸收。患者咀嚼功能恢复良好,对外形满意(图37~40)。
最多输入500字,目前已经输入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