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泛型侵袭性牙周炎患者牙周正畸联合治疗一例
该患者为一名27岁的女性,主诉为刷牙出血伴牙龈反复肿痛2年余,近1年来还出现了牙齿松动、不敢咬硬物以及前牙移位的现象。患者在半年前已于外院进行过牙周洁治和刮治,之后每月洗牙1次,出血稍有好转,但仍然反复出现牙龈肿痛。该患者不吸烟,工作较为忙碌,每天刷牙2次,全身健康,未发现其父母年轻时有牙齿松动或失牙的情况。
牙周检查
图1为患者初诊的口内相,图2为我们为患者进行检查的牙周记录表,图3为患者的全口根尖X线片,从中我们可以发现几个关键问题:①患者的口腔卫生较好,无明显龈上牙石,菌斑软垢也较少;②患者有广泛的深牙周袋和牙槽骨角形吸收,同时伴松动和溢脓情况;③患者全口牙列不齐,前牙深覆,21唇侧移位,11与12间、21与22间有2mm间隙,14、13与44对刃。
通过上述检查,我们可以得出初步的诊断,这是一个广泛型侵袭性牙周炎病例。
风险评估和预后判断
风险评估和预后判断是制定后续治疗计划的关键。
风险评估
根据以上的病史采集和牙周检查,我们可以发现患者存在的一些危险因素:①在较年轻的年龄条件下就存在有广泛的附着丧失,说明病情进展比较迅速;②患者的工作比较紧张,精神压力偏大;③存在广泛的探诊出血,并伴有部分位点溢脓,提示这些位点病变处于活动性进展中;④存在局部的咬合问题,包括前牙的移位、深覆以及右侧前磨牙存在对刃咬合。
另一方面,患者也有一些对治疗有利的因素存在,包括:患者比较年轻,愈合能力强,口腔卫生良好,无不良嗜好,全身健康,无明显的遗传背景,依从性好,且未发现牙齿解剖形态上的异常。综合评估这些风险,能让我们对治疗有更好的预见性。
预后判断 虽然该患者有着广泛的深牙周袋和牙槽骨吸收,但其每颗牙齿的破坏程度并不一致,其中状况最差的是14和31,两者均有Ⅲ度松动,14存在对刃咬合情况,根周牙槽骨已经完全吸收,31根周膜非常宽,牙槽骨已吸收至根尖,因此归为无治疗希望(hopeless)的牙齿;44松动Ⅲ度,但尚余留1/3的牙槽骨,所以归为预后可疑(questionable)的牙齿;16、12、11、42、41、32、46牙槽骨均吸收达根长2/3,松动Ⅰ~Ⅱ度,故归为预后稍差(poor)的牙齿;其余的牙齿则可归类为预后良好或一般(good/fair),预后判断见上表。
制定治疗计划
治疗计划是我们进入临床治疗程序的导航图。
仔细完成了前面两个步骤,再依据牙周治疗的4个基本程序(基础治疗/手术治疗/修复正畸治疗/维护治疗),我们会比较容易地制定出治疗计划:
①14和31无治疗希望,建议拔除,44预后可疑,仅试保留;②进行完善、彻底的牙周刮治;③16和46有较严重的牙槽骨角形吸收,拟行牙周引导组织再生手术;④炎症控制良好后开展正畸治疗,改善咬合关系;⑤牙周维护治疗。
与患者行进一步沟通后,患者并不愿意马上拔牙,出于对患者意见的尊重,我们同意暂时试保留14和31。
临床治疗流程
小结
本病例是一个典型的广泛型侵袭性牙周炎病例,患者病变范围广、附着丧失严重、有较多松动牙,且伴有咬合问题,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病例。
面对这种复杂的情况,我们医师一方面要考虑到全部的临床问题,另一方面又要把所有的问题条理化,牢牢把握牙周治疗的基本思路,将每一个步骤都做到尽可能完善,才能使患者最大限度地获得良好的疗效。
最多输入500字,目前已经输入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