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您当前位置: > 首页 > 病例 > 牙源性钙化上皮瘤2例

牙源性钙化上皮瘤2例

2016/2/1 15:12:20    收藏:0    评论:0
字体大小: - +

1 病例资料
 
患者1 女,24岁。2004-08患者无意中于上颌左侧发现一红枣大小包块,质软,无疼痛破溃等,遂于当地医院行手术治疗,具体术式不详。2009-06患者左上4颗后牙阵发性、针刺样疼痛,伴颊部左侧皮肤肿胀、疼痛,行抗感染治疗6d症状无改善,且左眼流泪频繁,为进一步诊断、治疗收住入院。专科检查:左鼻唇沟旁可见一约2.5 cm×2.5 cm大小隆起包块,界限尚清,质地柔软,表面皮肤色泽正常,无破溃,皮温正常。
 
口内见:24近中至上颌结节之颊侧可扪及该肿块,质韧,活动可。颌下及颈部未触及肿大淋巴结。术前X线片示:左上24~28区小蜂房样改变,累及上颌骨之上颌窦,上颌窦后壁中段骨皮质不连续,牙根受压分开,未见明显吸收(图1)。颌面部薄层CT扫描显示左侧上颌骨低密度肿块,边界清晰,瘤内见多发钙化影,牙槽嵴吸收,病灶突向左上颌窦内,窦腔扩大呈气球样,窦壁骨质吸收变薄,局部连续性中断(图2,3)。多平面重建(MPR)提示病变向上达眶下缘,向内累及左侧中下鼻甲(图4)。
 
影像学诊断为左侧上颌骨牙源性肿瘤。手术见左上颌骨大部被瘤体侵占,上界达眶下缘水平,行左侧上颌骨扩大切除术。病理学检查:肿瘤由多边形上皮细胞组成,呈层状或岛状排列,可见细胞间桥。瘤细胞核圆形或卵圆形,核仁清楚,部分区域瘤细胞胞浆透明,呈灶性聚集。肿瘤细胞内可见淀粉样物质及钙化。术后病理诊断左上颌牙源性钙化上皮瘤(图5)。
图1~5 病例1,女,24岁,左上颌牙源性钙化上皮瘤。图1.X线片示左上24~28区小蜂房样改变,累及上颌窦,病灶邻近牙根受压移位。图2,3.薄层CT扫描显示左上颌骨低密度肿块突向上颌窦内,边界清晰,瘤内见多发钙化影,牙槽嵴吸收,上颌窦窦腔扩大呈气球样,窦壁局部骨质连续性中断(箭头)。图4.多平面重建(MPR)提示病变向上达眶下缘,向内累及左侧中下鼻甲。图5.肿瘤由多边形上皮细胞组成,呈层状或岛状排列,可见细胞间桥,肿瘤细胞内可见淀粉样物质及钙化 
 
患者2 女,44岁。10年前,患者无意中发现下颌正中牙龈处约黄豆大小肿物,无疼痛不适,未做任何治疗。后肿物缓慢增大,半年前,偶尔出现自发性出血,出血量约20mL,可自行停止。3个月前患者出现下唇左侧麻木感,并出现下颌左侧按压时疼痛,口内肿物增大至核桃大小,并向舌下方向生长,部分牙齿脱失。2个月前,患者于当地医院就诊,行局部切取病理活检,结果报告为“下颌正中牙源性钙化上皮瘤”,并建议到上级医院就诊。门诊以“下颌正中牙源性钙化上皮瘤”之诊断收住入院。
 
专科检查:患者左右面型基本对称,比例协调。针刺下颌左侧皮肤麻木,下颌骨左侧颏孔区压痛。口内见恒牙列,41~33缺失,咬合关系尚可。下颌骨正中舌侧见一约3.5 cm×3.0 cm×1.5 cm大小肿物,表面黏膜色泽略白,呈结节状,触之质韧,无压痛,活动度差。下颌正中唇侧自41~43处牙龈黏膜色泽红,表面不平整,略隆起。颌下、颏下及颈部未扪及肿大淋巴结。
 
术前CT扫描片示:下颌骨正中见软组织肿块影,边界欠清晰,内可见团块状钙化影(图6),下颌正中唇侧及舌侧骨皮质不连续,病灶向舌下及颏部软组织内生长,左侧下颌神经管受侵(图7,8)。下颌神经管曲面重建(CPR)显示左侧下颌神经管出口受累,病灶左侧邻近牙根吸收(图9)。
 
手术将肿瘤、部分下颌骨及周围软组织一并扩大切除术,并行舌骨上淋巴结清扫。术后病理学检查:肿瘤性上皮,瘤细胞之间见细胞间桥,肿瘤中见大量淀粉样变性及钙化,部分区域瘤细胞异性明显,分裂象易见,可见瘤组织侵及正常组织,部分瘤细胞团中央可见坏死(图10)。
图6~10 病例2,女,44岁,左下颌正中牙源性钙化上皮瘤。图6~8.下颌骨正中软组织肿块,边界欠清晰,内可见团块状钙化影(箭头),唇侧及舌侧骨皮质不连续,下颌神经管受侵(箭头)。图9.下颌神经管曲面重建(CPR)及三维重建显示左侧下颌神经管出口受累,病灶左侧邻近牙根吸收(箭头)。图10.肿瘤性上皮,瘤细胞之间见细胞间桥,肿瘤中见大量淀粉样变性及钙化,部分区域瘤细胞异性明显,分裂象易见,可见瘤组织侵及正常组织,部分瘤细胞团中央可见坏死(HE ×100)
 
术后病理诊断:下颌骨正中牙源性钙化上皮瘤,局部恶变,颌下腺及颌下淋巴结未见转移。
 
2讨论
 
2.1 组织发生学 
 
本病的组织发生尚不明确,Pindborg认为来自埋伏牙的缩余釉上皮,现在大多数学者认为来自成釉器的中间层细胞,偶尔发生于骨外软组织者,病变可能来自于口腔黏膜上皮。
 
2.2 临床表现 
 
该瘤起源于成釉器中的中间层细胞,发病率不足牙源性肿瘤的1%,下颌骨比上颌骨多见(2:1),可分为骨内型和骨外型2种,骨内型主要发生于颌骨内磨牙区和前磨牙区,骨外型临床更少见,可发生于颌骨外的前牙区。好发年龄为20~60岁,平均40.41岁。无明显性别差异。本组2例均为成年女性,上、下颌骨各1例,因病例数量少,故不具有统计学意义。骨内型肿瘤早期通常无特殊症状,仅表现为颌骨逐渐膨胀,可引起面部畸形及病变区牙齿松动、移位。Kaplan等报告的67例Pindborg瘤中,有疼痛、不适等症状的病例仅占13%。当肿瘤位于上颌骨内,偶会引起鼻塞、鼻出血、头痛等症状。
 
本组1例发生于上颌骨者颊部左侧皮肤肿胀伴疼痛,另1例表现为下颌左侧麻木,可能与肿瘤已累及颏神经或下齿槽神经有关。
 
2.3 组织病理学
 
2.3.1 巨检 
 
病变区颌骨膨胀,切面为实质性或囊性,呈灰白或灰黄色,其中有散在的硬钙化区,无包膜或包膜不完整,可浸润骨组织。囊性者囊壁厚而白色,腔面粗糙,内有埋伏牙或钙化物。
 
2.3.2 镜检 
 
在组织学方面,肿瘤的变异较大,瘤细胞是由形态不定的上皮细胞和纤维间质组成,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1)多边形细胞形成上皮巢;(2)肿瘤细胞排列呈筛孔状,孔内出现嗜酸性均质物(淀粉样物质);(3)可出现层状或同心圆钙化小球。多边形嗜酸性瘤细胞、嗜酸性均质性物质沉积并常可发生钙化是其特征性病理学表现。临床也有无钙化的变异型,这在骨外型中更常见。上皮岛中还可见含糖原的透明细胞,在有些肿瘤中透明细胞成为主要成分。少数病例可形成牙本质或牙样结构,但无成釉细胞样细胞。
 
本组2例镜下均可见淀粉样物质及钙化,其中1例部分区域瘤细胞异型性明显,分裂象易见且侵及邻近正常组织,提示肿瘤恶变。
 
2.4 生物学行为 
 
与成釉细胞瘤相似,为一良性肿瘤,通常生长缓慢。但无包膜,具有局部侵袭性,手术不彻底易复发,文献报道复发率约为10%~14%。恶变罕见,有肿瘤恶变的报道。
 
2.5 影像学表现
 
2.5.1 X线 
 
通常表现为颌骨不规则的低密度透光区,单房或多房或甚至有蜂窝状影像,病变内可伴有阻生齿或未萌出牙和大小不等的钙化物。钙化团块常靠近未萌出牙冠,即使钙化影像远离未萌出牙冠,其间仍可有条索状影相连接,呈“风吹积雪样”(driven snow)表现。少数病例,尤其是病程较短或者瘤内钙化很细小时,很难被普通X线发现。
 
2.5.2 CT、MRI
 
CT显示肿瘤边界多清楚,呈膨胀性生长,可穿破骨皮质,其内钙化影像很明显,且常见阻生齿,文献报告约52%的病例瘤内伴有阻生齿。牙根吸收是本病罕见的影像学表现,Kaplan等报道仅4%的病例伴有牙根吸收,因此这种特点在本病与成釉细胞瘤的鉴别诊断方面有一定帮助。该肿瘤偶有侵袭性生长的特点,能引起邻近骨皮质破坏。本组1例可见肿瘤邻近牙根吸收,穿破骨皮质向下颌骨外生长,并且累及下颌神经管,以上表现均提示肿瘤具有侵袭性,与以往文献报告类似。
 
CT扫描结合三维重建技术,能更全面、完整地显示肿瘤的范围、大小、瘤内钙化、阻生齿及邻近骨质侵蚀等征象,对于诊断及制订治疗计划能提供有益的信息。MRI扫描病灶在T1WI表现为不均匀中等信号,T2WI呈不均匀略高信号,病变区内钙化物及阻生齿表现为低信号。
 
2.6 鉴别诊断 
 
(1)成釉细胞瘤:是最常见的牙源性上皮来源良性肿瘤,占牙源性肿瘤的59.3%,好发于下颌骨体部及升支区。肿瘤一般有结缔组织包膜,但有的包膜不完整,有出芽状生长特点。多房型最多见,大小房相差悬殊,肿瘤边缘局部骨质硬化是其特征性影像学表现。此外,文献报道成釉细胞瘤的牙根吸收者达81%,常呈截断状或锯齿状侵蚀。(2)牙源性钙化囊肿:也称Gorlin囊肿,本病在发病年龄、部位、影像学表现等都和Pindborg瘤相类似。但Gorlin囊肿来源于牙源性上皮及牙源性间充质,大多数为囊性,镜下见衬里上皮或纤维囊壁中可见成团的“影”细胞(ghost cell)是本瘤的特征表现。(3)含牙囊肿:当Pindborg瘤呈囊性且内部又有未萌出牙时,同含牙囊肿表现相似,二者需鉴别。含牙囊肿是发生于牙冠完全形成之后,通常牙冠朝向囊腔;而Pindborg瘤常表现为冠周间隙存在,说明牙并非在肿瘤内,或牙冠并非指向囊腔。Pindborg瘤虽是良性肿瘤,但具有侵袭性生长的特点,所以肿瘤常可引起密质骨断裂,术后易复发;含牙囊肿较大时也呈膨胀性生长,但周围骨质连续,刮除术后无复发。
 
2.7 治疗与预后 
 
Pindborg瘤虽为良性肿瘤,但具有局部侵袭性,手术不彻底易复发,因此治疗原则是彻底切除肿瘤。有学者主张较小肿瘤可做颌骨方块切除,如果瘤体较大则应做肿瘤及颌骨部分切除甚至半侧颌骨切除,术后应至少随访5年。本组2例均行颌骨扩大切除术,术后已随访2年均未见复发。综上所述,Pindborg瘤的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当颌骨肿瘤呈膨胀性、局部侵袭性生长,瘤体内出现钙化或阻生齿时,应考虑到本病的可能。最终确诊需病理学检查。

我也来说两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茄子口腔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最多输入500字,目前已经输入0

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请 登录注册
评论努力加载中,请稍后....
Sorry,评论加载失败啦~~~
抢沙发,抢沙发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