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您当前位置: > 首页 > 病例 > 腭部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1例

腭部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1例

2016/2/11 17:12:00    收藏:0    评论:0
字体大小: - +

1临床资料
 
患者,男,62岁,腭部无痛性肿物缓慢生长1个月。患者1个月前无意间发现腭部长有一肉垫样肿物,无自觉症状,无明显触压痛,生长缓慢,曾到我院门诊拍片未发现骨质破坏,给予口服消炎药未见好转,来我院住院治疗。
 
入院后口外检查无异常,口内检查:硬腭部中份中线略偏右长一外形不规则肿物,周界较清楚,呈外突扁平状,局部溃烂有乳白色假膜覆盖,约2 cm×1 cm×0.5 cm,表面颗粒结节状,触痛不明显,质地软。
 
特殊检查:曲面全景片未发现上颌骨异常透光阴影。临床初诊:腭部肿瘤(恶性?)。入院后行腭部肿瘤切除活检。大体观察:活检组织米粒大小,肿物白色,质地硬。病理切片镜下见淋巴细胞等炎性细胞,其间散在肿瘤性大细胞,有的细胞核呈多核排列为花环状,有的细胞核为肾形,核染色质粗,核旁为嗜酸性,见图1。
根据镜下所见怀疑为淋巴造血系统来源的肿瘤,免疫组化染色结果为:LCA(+),CD30(+),见图2。ALK(-)CD3(+/-),CD20(-),CD56(-)CK(-),MPO(-),Ki67>65%。

免疫组化结果结合苏木精一伊红染色镜下改变,病理诊断为: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
 
患者转外院肿瘤科化疗,出院后又发现颈部肿块。2个月后随访,患者腭部肿瘤明显缩小。化疗5个月随访,口腔内肿瘤基本消失,颈部肿瘤缩小。
 
2讨论
 
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naplastic large cell lymphoma,ALCL)是一种T细胞淋巴瘤,可发生在淋巴结及结外部位,最常见为皮肤、骨及软组织。本例患者发病部位为腭部黏膜,属结外部位,较少见。ALCL中大部分病例表达ALK蛋白(+),但也有病例ALK蛋白(-)。据报道,ALK(-)的ALCL主要发生在老年人,临床侵袭性更强,镜下一般是由更大、更加多形性、核仁更加明显的细胞组成。预后不及ALK(+)者。
 
本例ALK(-)患者年龄62岁,发病时间较短,对化疗敏感。ALK(+)的ALCL形态学通常可分为普通型、淋巴组织细胞型和小细胞型。本例ALK(-)形态学特征不是很明显。且肿瘤位于结外部位,无淋巴结背景,有反应性的淋巴组织细胞混杂,其问可见怪异核、马蹄铁或肾型核伴有核旁嗜酸性区域的大细胞。ALCL中肿瘤细胞表达CD30,阳性部位在胞膜和高尔基体区弥漫性胞质阳性,在大细胞中染色最强。
 
据国内文献报道,ALCL的诊断根据形态学结合CD30(+)诊断准确性提高到85%。ALCL的预后与肿瘤的发生、年龄、有无症状、原发部位、临床分期及免疫学分型等有关,与组织学分型无明显关系。

我也来说两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茄子口腔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最多输入500字,目前已经输入0

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请 登录注册
评论努力加载中,请稍后....
Sorry,评论加载失败啦~~~
抢沙发,抢沙发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