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您当前位置: > 首页 > 病例 > 氟化钠甘油过敏1例

氟化钠甘油过敏1例

2016/2/10 11:26:00    收藏:0    评论:0
字体大小: - +

1病例报告
 
患者,女,52岁,2010年11月3日因左、右上颌第一、二磨牙牙合面过度磨耗就诊。给予常规牙本质脱敏剂——氟化钠甘油进行涂擦治疗,清洁隔湿,乙醇脱水干燥牙面,用75 g·L-1氟化钠甘油反复涂擦敏感区1~2 min。治疗前检查口腔黏膜均为正常,治疗后将残余氟化钠甘油擦净,清水漱口,嘱患者1周后来复诊并进行第2次治疗。
 
当时患者仅仅感觉口腔发涩,并无其他不适即离开医院。1 h后患者返回医院诉说自感口腔黏膜有疙瘩形成,立即进行检查发现口腔内颊、腭黏膜有大量红色粟粒状颗粒,无触痛。
 
嘱患者门诊观察1 h,再次检查发现颗粒增多增大,且口腔内所有黏膜充血水肿明显。立即给予清水反复冲洗口腔。3 h后,口腔黏膜肿胀加重,吞咽困难,影响进食,但无呼吸困难。考虑为氟化钠甘油过敏,立即肌肉注射氯苯那敏10 mg(bid,3 d),口服地塞米松5 mg(bid,3 d)。次日肿胀全部消退,口腔黏膜脱落形成大面积溃疡。
 
给予静脉输液治疗:维生素C 2.0 g、维生素B6 0.1 g、维生素K1 5 mg、三磷酸腺苷40 mg、辅酶A 100U 加入5%葡萄糖250 mL中静滴,10%葡萄糖酸钙20 mL加入5%葡萄糖250 mL中静滴,持续3 d。7 d后患者痊愈。
 
痊愈后1周,嘱患者到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皮肤科进行氟化钠敏感试验,结果为阳性。追问既往药物过敏史,该患者为过敏体质,曾因使用含氟牙膏而引起口腔溃疡,当时症状较轻,停用后自愈,以后再未使用含氟牙膏及药物牙膏。
 
2讨论
 
75 g·L-1氟化钠甘油的主要成分为氟化钠和甘油,可渗入牙齿硬组织,使硬组织中的氢氧磷灰石转为氟磷灰石,从而增强硬组织的抗酸能力,促进牙本质的继续钙化或产生修复性牙本质,并能减少牙本质小管的直径,减少液压传导,从而隔绝外界刺激。
 
临床上氟化钠甘油丰要用来治疗牙体楔状缺损和牙合面过度磨耗引起的牙本质过敏。本病例中所用氟化钠甘油的质量浓度和用量都是安全的,引起过敏反应的报道极为罕见。
 
本例患者是高致敏体质,既往出现过含氟牙膏引起口腔溃疡的情况,此次用氟化钠甘油做牙本质脱敏治疗是该患者第二次接触氟化钠,属于重用致敏药物,症状严重。所幸仅仅造成消化道过敏(口腔黏膜溃疡及吞咽困难)而没有引起呼吸道症状危及生命。
 
对氟化钠过敏机制的探讨,查找国内外文献,只有氟化钠毒理研究,而关于氟化钠抗原性及过敏机制的相关研究尚未查到。这一点有待于今后进一步的关注和研究。由于在口腔科临床诊疗中经常要用到氟化钠甘油,因此口腔医生要特别注意询问既往过敏史,尽量避免以上情况的发生。

我也来说两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茄子口腔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最多输入500字,目前已经输入0

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请 登录注册
评论努力加载中,请稍后....
Sorry,评论加载失败啦~~~
抢沙发,抢沙发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