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您当前位置: > 首页 > 病例 > 牙源性皮瘘的典型病例解析

牙源性皮瘘的典型病例解析

2016/2/9 11:51:00    收藏:0    评论:0
字体大小: - +

男,40岁,下颌体部反复流脓5年余,曾诊断为皮肤结核,抗结核治疗,口服三联抗结核药物3个月,停药后1月,下颌体部又出现流脓,曾多次切开排脓,外敷药物,半年前又在外院五官科作病变切除,术后1周又流脓,到我院就诊。
检查:左侧下颌体部可见1.8cm×2cm伤疤,中间有一个窦道,可见肉芽组织,轻压有脓性分泌物流出,┍6无龋坏,变色,叩诊(一),X线显示根尖有0.4cm×0.4cm稀疏区。建议┍6根管治疗术。即制洞开髓,有臭味,清理扩大根管,封FC棉球消毒,1周复诊,皮瘘处脓量减少,比塔派克糊剂常规根充。1月复诊,颏部皮瘘已闭合。1年复诊,颏部皮瘘愈合,X线示根尖正常。
讨论
牙源性皮瘘多见于青年人,有人统计颌面部窦道来源于感染的占60%,肿瘤7%,创伤5%,胚胎及其它占28%,其中感染来源于牙齿的占80%。慢性根尖周炎是引起颌面部皮瘘的常见原因。
因牙位不同,所形成皮瘘的位置也不同。上颌切牙根尖位于鼻底部,有时在鼻前庭部位出现窦道。上颌尖牙牙根位于眶下孔下方即尖牙凹,尖牙感染可引起鼻翼旁或内眦部皮瘘。但上颌前磨牙及磨牙很少出现皮瘘,可能是前磨牙及磨牙根尖与上颌窦的下壁距离很近,骨质薄,牙源性感染容易由根尖蔓延至上颌窦引起上颌窦化脓性炎症。而磨牙颊根短,颊沟深,根尖感染形成粘膜窦道。下颌骨是牙源性感染的好发部位,下颌前牙多见颏瘘及颏下瘘,下颌后牙多见面颊瘘和颌下皮瘘,颌下瘘占皮瘘总数38.9%。
 颌面部皮瘘的鉴别诊断很重要,一般牙源性皮瘘,窦道处有脓性分泌物,时通时闭,皮瘘相对处口内能找到病变牙,牙髓无活力。从皮瘘处插入牙胶尖或长探针拍摄X片,可见插入物到达患牙根尖处,周围有骨质破坏和吸收阴影。化脓性颌骨骨髓炎,从皮瘘处可探到粗糙的骨面,有反复发作史,X线片示颌骨呈不规则的破坏和增生,有时有死骨形成。

我也来说两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茄子口腔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最多输入500字,目前已经输入0

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请 登录注册
评论努力加载中,请稍后....
Sorry,评论加载失败啦~~~
抢沙发,抢沙发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