唇部外伤性动静脉瘘1例
翟某、男性、29岁、山西浑源人。因”下唇外伤后反复肿胀5年余”而入院。患者述2006年下唇曾受外伤,当时下唇红肿明显、未见出血,约1周后肿胀消失。后患者于2010年3月下唇再次不慎被碰伤,出现明显充血和肿胀,因无其它不适,而未予重视和进行治疗。之后肿胀逐渐加重造成下唇明显畸形,至今不见好转,故就诊于我院。
查体:患者面型对称,下唇明显肿胀外翻而湿唇外露,肿胀范围约2 cm×100px,表面呈青紫色,触之较上唇组织质韧。压迫包块两侧有明显搏动感.压缩后可迅速恢复。可触及细震颤。入院后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见图1,下唇扫描可见蜂窝囊性结构,范围3.7 cm×1.6 cm×2.5 cm,CDFI示内部充满花色血流信号,Pw可探及高速及低速搏动样频谱。考虑动静脉瘘。
入院后下唇局部先行平阳霉素等药物注射,待肿胀区域明显缩小后,于全麻及1%罗派卡因局部浸润麻醉下,行下唇部分切除术。
术中见下唇毛细血管错综交织,出血较多。用缝扎及电凝充分止血。在唇中份用电刀沿下唇干、湿性黏膜交界处横形切至肌层,再向干唇表面返折,楔形切除下唇黏膜、肌肉及增病变组织,然后唇内、外侧切口行间断严密对位缝合。
术后常规消炎对症治疗,于1周后拆除缝线出院。切取组织病理报告示:动静脉畸形。见图2。
动静脉瘘(arteriovenous vascular fistula,AVF)是指动脉和静脉之间存在的异常通道,也称为动静脉畸形(arteriovenous vascular malformation,AVM),有先天性和后天性2种。
动静脉瘘大多为先天性,后天性的形成多数由外伤引发,如刺伤造成的贯通伤、暴力导致的挤压伤、医源性动脉造影穿刺、动脉手术、动脉瘤破入邻近静脉、相邻动静脉的炎性坏死等。
本例患者有明确的外伤史.属于外伤性动静脉瘘。彩色超声检查通过显示局部血管结构、形态及有无异常血流,进行血流动力学分析。早期即可清晰显示外伤形成的动静脉瘘,并明确诊断。由于外伤性动静脉瘘早期粘连少.手术操作容易,故通过超声检查还有利于及时采取治疗措施。
颌面部血管外伤性动静脉瘘的治疗目前多采取动脉血管栓塞术或血管重建术,如发生于颞浅动脉、颈部血管的动静脉瘘等。但本例患者为外伤所致下唇小动静脉之间的畸形,局部栓塞治疗较困难。有报道利用平阳霉素局部注射治疗只适用于静脉畸形(有效率达92%),而对于动静脉畸形(动静脉瘘)的治疗效果则不佳。
根据其局部解剖特点,笔者亦认为由于病变中存在的大量动静脉瘘可导致局部血液流速快,平阳霉素注射后难以在局部积蓄达到有效治疗浓度故而治疗效果不佳。因此本例患者在综合考虑上述因素后,于全麻下行手术切除并同时进行了局部塑形,力求恢复唇部的正常形态和美观协调。
最多输入500字,目前已经输入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