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颌下腺脂肪瘤1例及文献复习
1 病历资料
患者女性,40岁,2011年06月因左下颌下无痛、渐长性包块3年到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口腔科入院治疗,住院号449170。
入院专科检查:左侧下颌下区隆起,可扪及直径约3.0 cm实性肿物,肿物质地较软,表面光滑,可活动,无压痛,体位移动试验阴性,左侧下颌下腺导管口分泌液略浑浊,双侧未触及肿大淋巴结。
CT平扫加增强显示:左侧下颌下低密度占位病变,边界清晰,密度与咽旁间隙相近,CT值-100Hu(图1)。
完善术前相关检查,排除手术禁忌后,于2011-06-19在全麻下行左侧下颌下包块摘除术,手术顺利。术中见肿物位于左侧下颌下腺前上方,色黄,包膜完整,表面光滑;完整切除肿物及下颌下腺。剖开肿物见切面为黄色,质地均匀细腻内有毛细血管分布。组织病理检查见脂肪瘤由大小一致的脂肪细胞组成,排列成小叶状结构,小叶之间由少量结缔组织及血管相隔。肿瘤呈膨胀性生长,腺实质被推挤移位,但无明显萎缩。术后病理诊断为下颌下腺炎并脂肪瘤(图2)。
2 讨 论
涎腺脂肪瘤很少见,属涎腺非上皮性肿瘤,以腮腺居多,而下颌下腺脂肪瘤罕见。文献报道,涎腺脂肪瘤患者具有明显的性别差异,男性患者(85%)明显多于女性(15%)。发病年龄以40~60岁为高峰。发病部位以腮腺最为常见,约占95%,下颌下腺仅占5%。Baker等报道的6101例腮腺肿瘤,其中脂肪瘤76例,占1.2%。国内文献鲜有报道。涎腺非上皮性肿瘤是指发生于涎腺内的间叶组织,包括血管、淋巴管、神经组织、纤维结缔组织、脂肪组织及其邻近肌肉组织的肿瘤。这些肿瘤可以是良性的,也可以是恶性的;可以局限于腺体内,也可侵犯腺体周围组织。
涎腺脂肪瘤在临床上表现为缓慢无痛性生长,无神经功能障碍,肿瘤巨大压迫腺体时可致腺体萎缩。下颌下腺脂肪瘤临床上诊断比较困难,CT平扫加增强有助于诊断,应与弥漫性脂肪瘤样增生相鉴别。深部脂肪瘤可恶变,应及时切除。涎腺脂肪瘤单纯摘除瘤体即可,不必切除腺体组织,术后一般不复发。
近年来,基于下颌下腺术后瘢痕和可能有面神经下颌缘支损伤的考虑,有人主张采用下颌下区3 cm小切口及下颌下腺包膜下分离腺体的改良术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本例因下颌下腺脂肪瘤较大,仍采用传统术式,需断离颌外动脉及面前静脉,小心保护下颌缘支。患者术后无面神经功能障碍,切口愈合良好,顺利出院。
最多输入500字,目前已经输入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