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您当前位置: > 首页 > 病例 > 舌下区黏膜肿块,是何原因?

舌下区黏膜肿块,是何原因?

2016/2/11 11:00:00    收藏:0    评论:0
字体大小: - +

1 病例介绍
 
患者,男,20岁,因舌下区黏膜肿块就诊。主诉为右舌下黏膜包块,肿痛不适半年余,肿块初为米粒大,生长缓慢,且不随进食与否而有体积大小的改变。检查见舌系带右侧舌下肉阜处黏膜红肿,呈球状隆起,直径约1 cm×1.5 cm,触诊肿块界清、质较软,蒂部不明显,无明显压痛,双合诊下颌下腺体积无明显改变,质地较软。
 
初诊为黏液腺囊肿,建议手术摘除。于局麻下切开黏膜后,准备行囊肿剥离,却见黏膜下有一涎石,探查见涎石镶嵌于下颌下腺导管口内(图1),因为涎石位置表浅,距导管口很近,用手指向前轻轻挤压即将涎石取出。
结石呈松塔状,大小约0.5 cm×0.8 cm,呈淡黄色,表面有织物状纹路(图2)。因受涎石压迫,导管口被扩张撑大、红肿(图3),创面涂以碘甘油,常规医嘱。
一周后复诊,伤口愈合良好,导管口已恢复至正常状态。最后诊断为右侧下颌下腺涎石病。
 
2 讨 论
 
涎石病(ptyalolithiasis)是指涎腺或其导管内发生钙化性团块而引起的病变,以下颌下腺及导管发生率最多。如果涎石堵塞腺体导管可引起腺体分泌障碍、口干、涎腺肿胀,并有随进食状况涎腺有体积大小改变和“涎绞痛”的现象。但本病例该症状并不明显,下颌下腺也没有明显体积和质地改变。
 
由于下颌下腺导管自下向上走行,腺体分泌液逆重力方向流动;另外由于下颌下腺导管长,在口底后部有一弯曲低凹部,结石容易形成,且易堵塞导管,引起涎腺肿胀,并与进食有关。
 
本例虽然涎石较大,但下颌下腺肿胀并不明显,也无“涎绞痛”主诉,这可能与涎石位于下颌下腺导管口有关。由于结石距导管开口近,并逐渐将导管口扩张,故不易阻塞导管口而致涎液淤积和腺体肿胀,而没有典型的临床表现。所以也没有进行口底咬合片的X线检查,最有效的、最有诊断价值的检查手段未采用,导致将“涎石病”病例误诊为舌下黏液囊肿。
 
该案例提示我们,在今后的临床实践中遇到此类症状和体征均不典型的患者,要仔细询问病史,多考虑相关致病因素,注意鉴别诊断,不要忽视基础和必要的检查手段,尽最大可能减少漏诊和误诊。

我也来说两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茄子口腔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最多输入500字,目前已经输入0

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请 登录注册
评论努力加载中,请稍后....
Sorry,评论加载失败啦~~~
抢沙发,抢沙发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