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下侧切牙双根管1例报告
患者,女,52岁,汉族。因右下前牙反复肿胀2个月就诊。患者1年前因右下切牙自发性疼痛呈在其他医院治疗过,后症状缓解,近2个月来,反复肿胀,多次治疗无效,口服消炎药症状未减轻,故就诊。否认全身系统性疾病史。
检查发现:42牙冠大面积龋坏,探诊(-),叩诊(+),患牙松动度Ⅰ度,冷热诊未见明显反应,唇侧黏膜充血,X线所见42根尖部低密度影像,诊断为42慢性根尖周炎。
建议42行RCT后冠修复。
处理:①去净腐质,充分暴露髓腔。显微镜下寻找根管(颊舌向各一个),ProPex根管长度测量仪测量根管工作长度,颊侧工作长度15mm,舌侧工作长度15.5mm,EDTA根管润滑剂润滑根管,用8#、10#C型先锋锉疏通根管,Protaper镍钛锉crown-down法根管机械预备至F2,在预备过程中,每更换一次器械均用5.25%次氯酸钠冲洗根管,并使用超声荡洗,去除根管内的感染物质及玷污层,根管内封氢氧化钙糊剂,暂封膏封闭窝洞。
1周后复诊,症状消失,去除暂封膏后,超声荡洗根管,AH根充糊剂及连续波热牙胶垂直加压充填根管,暂封膏冠部封闭,X线片显示恰填。
建议观察1周,若无临床症状行冠修复。
2讨论
慢性根尖周炎是指根管内有感染及病原刺激物长期存在,根尖周组织呈现慢性炎性状态。根管治疗术是治疗慢性根尖周炎行之有效的方法。根管的解剖变异常常会导致遗漏根管,是影响根管治疗效果的关键。
治疗下颌前牙时在患者情况允许的条件下尽可能加拍偏移透照X线根尖片来提高双根管的发现率及治疗率。
显微镜可解析髓腔入口、根管口改变,从而可帮助解析根管的变异,避免遗漏根管。部分病例还可通过锥形束CT对疑难病例的根管形态、数目、走向、弯曲度、根尖病灶与根管的关系等进行解读,加强对牙齿解剖形态的了解,做好术前病因分析,提高双根管的发现率、术中控制感染及防治再感染、严密封闭根管,才能做到完善的根管治疗。
最多输入500字,目前已经输入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