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腮腺炎两月肿块不消
【一般资料】
程某某,男,60岁,湖北武汉青山人,2007年6月20日初诊。
【病史】
今天年4月中旬,初起发热,头痛,咳嗽,嗯痛,继则双耳垂下肿胀疼痛明显。先后到诊所,及三甲以上医院治疗。经CT,穿刺病理检查确诊为慢性腮腺炎,使用多种大剂量的抗生素与抗病毒药,并服用普济消毒饮之类的汤剂,外用鲜仙人掌,青黛等药。上感症状好转,但肿块消散不明显。连续治疗二月有余。昨天听人介绍,到我处诊治。诊见:面色淡滞,形寒肢冷,双耳垂下肿块明显,不红不热,轻微胀痛。舌淡苔白微腻,明显齿痕。脉沉弱,大便素来溏泄,小便清长。
【治疗】
证为阳虚寒凝,方用阳和汤加味:麻黄10克,熟地20克,鹿角胶10克,茯苓15克,泽泻12克,白芥子10克,干姜10克,生甘草5克,石菖蒲10克,郁金12克水煎服,外用紫金锭醋磨搽患处,疗效待观察。
【讨论】
此证患者,素体阳虚,复感外邪入侵,初以西药抗炎抗病毒不效,继以清开灵,消炎解毒片,普济消毒饮等寒凉之品,以至阳愈虚,热而转寒,邪气蕴结不散,故肿块经久不消。此证前医之误在辩病治疗,忽视了患者阳虚之体,不耐苦寒之品。患病之初为风热之邪在卫分,投以大剂苦寒之品,热不去,反被寒凝。
辩病治疗,在很多地方可以见到,不少医生拘泥于病,而忽视了中医的根本——辩证论治用药。以至药而不效,甚或发生变证,这是中医临证中必须重视的。
最多输入500字,目前已经输入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