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您当前位置: > 首页 > 头条 > 口内> 即刻负重的生物学基础

即刻负重的生物学基础

2016-06-02 11:36:17    浏览:0    评论:0    来源: 今日口腔
字体大小: - +

对于即刻负重,口腔种植医师并不陌生,近5-10年以来,国内也有诸多医师进行了种植后即刻修复的临床实践。那么,即刻负重对种植后成骨有何种影响?在采取即刻负重方案时,应考虑到哪些因素?

即刻负重的生物学基础:骨受应力后的组织学改变

骨组织在受到不同大小的应力后,其组织学改变如下。

①受到0~50微应力时,骨组织发生萎缩。

②受到50~1500微应力时,骨组织维持有架构、矿化的薄状骨状态,此时为理想的微应力。

③受到1500~3000微应力时,骨组织为微超负重状态,此时脆弱的骨组织会发生微断裂,伴随反应性网状骨生成,应力增大将造成大量的微断裂及增加骨组织的细胞转化率。

④超过3000的微应力为病理性负重,将导致骨组织丧失,并形成纤维组织。

⑤10000~20000的微应力则会造成皮质骨断裂。

根据上述组织学改变,徐淑兰主任指出,在进行种植时,即使已经发生了骨整合,也应遵循上述受力要求,即过大与过小的应力都会影响种植后成骨,这也是即刻负重的生物学基础之一。

即刻负重的生物学基础之一:种植体周围的骨组织在过大的应力与过小的应力下分别会发生微断裂与萎缩。

即刻负重的生物学基础:渐进性负载

在讲座中,徐淑兰主任介绍了渐进性负载的概念,即适当的咬合力会刺激促使骨组织由网状骨(wovenbone)转变至成熟骨(maturebone),可提高骨密度及减小牙槽嵴处的骨组织吸收。

已有研究支持渐进性负载可增加种植体-骨界面的骨密度,以及对于一些骨质较差的部位,种植体连接基台(无咬合接触)其实也是一种渐进性负重。

临时的冠或桥修复,可促进种植体-骨界面的骨再生,促进网状骨转化为成熟骨,从而增加了种植体的稳定性;即刻修复(即刻负重)的骨改建类似于渐进性负重。

同时,有动物研究的组织形态学分析显示,即刻负重与延期负重相比,二者的骨与种植体接触面积(BIC)并无统计学差异。皮陶(Peatell)等学者1998年发表的一项基于猴子的研究显示,无论上颌还是下颌,与延期负重相比,即刻负重的BIC均较高。

也有组织学与临床研究证实,与常规负重相比,即刻负重可获得较高的成功率,即使是对于存在骨代谢疾病的患者或获得性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亦是如此。

即刻负重的生物学基础之二:渐进性负载可增加种植体-骨界面的骨密度。

即刻负重的生物学基础:创伤启动成骨

在种植窝制备过程中,部分骨细胞受到钻的切割而发生损伤或死亡,种植体在植入种植窝时,对周围的骨组织产生挤压,再次造成种植体周围骨细胞损伤,或因碎裂或血管受挤压而发生坏死。此时细胞的修复机制得到了“创伤启动”,种植体周围的破骨细胞开始吸收坏死的骨组织,同时成骨细胞开始形成网状骨(网状骨生长速度为60μm,而片状骨的生长速度为1~5μm)。故当即刻负重时,咬合力将会刺激种植体周围骨组织产生反应性网状骨,加速骨组织的代谢与生成,从而获得比延期负重更高的骨密度,这也是即刻负重的第三个重要的生物学基础。

即刻负重的生物学基础之三:咬合力将会刺激种植体周围骨组织产生反应性网状骨,加速骨组织的代谢与生成,从而获得比延期负重更高的骨密度。

即刻负重的生物学基础:负载时机与骨小梁方向

有学者(C.C.Ko等)提出,种植体在植入后的愈合期内,骨密度会逐渐增加,但骨小梁并未有一致的走向。当种植体开始负载后,骨小梁的走向与负载方向一致,且种植体植入与负载给予间的间隔时间越长,骨组织下降程度越明显,骨小梁的走向与负载方向的相关性越弱。这是徐淑兰主任介绍的关于即刻负重的第四个生物学基础。

即刻负重的生物学基础之四:即刻负重可促进骨密度增加,且使骨小梁走向与负载方向一致。


我也来说两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茄子口腔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最多输入500字,目前已经输入0

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请 登录注册
评论努力加载中,请稍后....
Sorry,评论加载失败啦~~~
抢沙发,抢沙发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