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致,是对患者最真挚的呵护——牙医牛海涛访谈记
再次见到牛主任,是在茄子牙医圈医生交流会上,当其他医生在分享他们的经验时,他很安静,不时地拿起笔来做下记录。等该他介绍经验时,他从一个很小的角度——“从细致之处呵护患者”谈了他从医这些年的一些经验,既讲了调整牙椅、灯光等工作细节,也讲了诸如器械预弯、比色等一些技术细节。他讲话中也有一些专业词汇,但不太多,我这么一个外行,基本都能听懂。他发言的时间不长,但讲的都是干货,细节之中见真知,看得出,这是一个很有想法但又对工作积极负责的医生。
其实,在其它会议上,我和牛主任也见过几次,但每次都因时间仓促,错过了交流良机。幸好,这次牛主任有时间,于是私底下我和他进行了一个简短的交流。半个多小时,基本是他讲我听,然后简记。可以说,这个短短的交流,让我对牛主任了解颇多,对牙医这份工作也有了更深的认识。
谈工作
对于工作,牛主任觉得以下两点最为重要。
一是责任,必须时时刻刻记得这种责任。他说:“患者前来就诊,那是一种信任,我必须得对得起这种信任。我会将心比心,确保能把他的牙病给排除了。我不能为了钱,糊弄患者。那样我良心不安。”他讲了一件小事,“记得一次,一个患者来了我的诊所,第一句话就是‘我是某某介绍让过来的,他说你这里看牙不贵,还能看好’,患者简单朴实的话让我很感动,觉得这就是患者对我的信任,一种发自内心深处的信任。对于这些患者,我辜负不得。”
二是态度,态度必须严谨。在交谈中,每每谈到治疗,他都会特别强调患者的口腔条件。他说:“上学时,老师要求我们将来绝不能为了赚钱不考虑患者的口腔条件,只有适合患者的治疗方案才是最好的方案,这句话我时刻记在心里。”他举了一个例子。“我曾经有一个患者想要镶牙,咨询医生后,给的方案是全口的烤瓷牙,但是当我给他做完检查,发现他是全口牙周病,牙龈中度萎缩,右上5,6左上6缺失,右上2,7,左上4,5,二度松动,下颌四颗前牙三度松动,这样的情况如果做了烤瓷牙根本无法使用很长时间就会造成上颌的整体松动,所以我和患者反复的沟通,最后给他制定的方案是先做牙周治疗,上颌做活动义齿修复,下颌将2到2拔除,做4到4的烤瓷桥,到现在已经六年多了,一直都没问题。他经常会带身边的亲戚朋友到我这来看牙,在他的认知里是我挽救了他的牙齿,其实我只是做了一个医生应该做的。”也许,对牙医来说这是区区小事,但是对患者而言,却是关系身体健康的天大的事。能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这个牙医不简单。
谈医患
“我当了十多年牙科医生,至今仍然热爱这份工作。”说起自己的职业,牛主任的笑容十分灿烂。他说,尽管牙病不算啥疑难杂症,但是每次给患者看完,心里都很有成就感,“踏踏实实做一个牙医,挺好”。
他不断告诫自己,要多和患者去沟通,要多站在患者角度考虑问题,“治病”治的是“病人”,而不仅仅是“病”,治病时要和患者进行很好的沟通,让患者充分理解,多沟通才能赢得患者的信任。他举例说,在做每一例手术之前,除了认真听取主诉,他都要告诉患者手术大致费用,患者需要的注意事项,是否有后遗症等等。他说:“有些情况,术前说和术后说,给患者的效果完全不一样。给患者讲清楚,其实患者也是很理解的。”
谈学习
在口腔医学的道路上,牛医生一直在不断为自己“充电”,他说:“必须得时时刻刻学习,稍微一松懈,就感觉与同行相比,自己落伍了。尤其是在北京这种大城市,患者对技术和服务都要求很高,一旦技术落后,服务落后,就意味着患者的减少。所以,我心里始终绷着一根弦,那就是百忙也不忘学习。”也许,正是这种时刻存在的危机感,让牛医生不断学习,学习新的治疗理念,学习新的操作技巧,以及新的诊所管理方法。对于诊所管理,他说:“现在诊所管理与服务的互联网化是一种趋势,通过网络,既可以方便现有的患者咨询,也可以发掘更多的潜在客户,可以极大的增强诊所的影响力。”
关于学习时间,他说:“有空了,我会去口腔展会、交流会转转,报一些培训班,没空,我也会买些书籍自己研究。”他随手给我翻看了他在一些会议上拍的照片,指着照片一张一张告诉我他学到了哪些技巧与方法。他特别强调的是一例不常见的咀嚼功能区缺损病例,他说:“这个病例以前只在书里见过,直到这次在交流会上看到,感觉真是很长见识。以后的工作中,我也许一辈子遇不到,但是一旦遇到了呢?我必须把它治好。患者来找我看病,我不能让患者花了钱,受了痛,却没有治好病。所以,趁现在还年轻嘛,多出来学习学习。”
在短短半个小时的交流中,牛主任谈了他的很多看法,感觉他的思维很活跃,身上散发着自信和特有的成熟与稳重。也许,他没有太大名气,没有著作等身,但至少,他在坚持着自己的从医誓言,在默默地呵护着身边人的口腔健康,在牙医的道路上一步一个脚印的前行着。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原创,版权归茄子口腔云所有。欢迎转载分享,但请务必注明出自“茄子口腔云”。一切转载不得对原文做任何删改、诠释与改编,以免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医师介绍:
牛海涛,美乐口腔资深主治医师,毕业于郑州大学医学院,在口腔专科医院从事口腔临床工作10多年,在国家级口腔杂志上发表论文多篇,具有系统的理论知识、扎实的专业技能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牙齿美学修复和无痛治疗,在中老年精密修复方面具有独到之处。工作数年一直秉承着对患者热情、细心的工作态度,努力解除口腔痛苦,为患者带来健康的口腔。
联系地址:北京市昌平区天通苑龙德广场十字路口往西300米路北
最多输入500字,目前已经输入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