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您当前位置: > 首页 > 头条 > 热点医讯> 漫漫“家庭医生”之路还要翻越几座大山?

漫漫“家庭医生”之路还要翻越几座大山?

2016-06-21 12:00:23    浏览:0    评论:0    来源: 环球医学资讯
字体大小: - +

国务院医改办、国家卫生计生委等6部门联合制定的《关于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指导意见》于6月6日正式公布。《意见》指出今年在200个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明年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30%以上。海南省海口开展“家庭医生”服务试点时间相对较早,已近两年。近两年里,海口“家庭医生”的就诊之路究竟走到了哪里?

试水两年 遭遇瓶颈

海口正是《意见》中200个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之一,并于2014年正式开始了医疗卫生服务私家定制服务,即“家庭医生”服务。2014年9月24日,海口市1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试点和居民签订医疗服务协议,744户居民在自愿参与的前提下,与医生团队形成定向互动的医疗模式。

近两年时间过去了,海口全市139家基层卫生机构基本全面启动“家庭医生”服务,21万人签订了协议,签约率达到10%。与此相伴随的,是签约率难以提高,协议中的承诺难以兑现。

经过近两年的实践,海口“家庭医生”服务,渐渐成了一扇“罗生门”。“没有实际内容,只是一纸签约。”对于已经在海口开展近两年的“家庭医生”服务,海口市锦山里社区卫生服务站站长林月波的说法“毫不客气”。“签约之后的居民,如果有头疼脑热,还是会选择去大医院。目前已经取消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普通门诊,他们如果来到卫生站就诊,无法报销医药费。对于医生,如果上门就诊,先不说费用怎么算,离开了卫生站,在外就医如果出事责任怎么算?”林月波说,签约之后的居民,由于不能报销,家门口的药取不了,只能选择到大医院取药。

自2015年1月1日后,海口市取消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普通门诊报销,前往社区卫生站就医,无法享受医药费报销。

作为海口市第一批实行医疗卫生服务私家定制(即“家庭医生”)的12个卫生站之一,锦山里卫生服务站目前已经签约了2000多位社区居民,占社区总人口的20%左右。尽管如此,服务站站长林月波仍然认为目前的“家庭医生”服务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卫生站有22名医护人员,包括公共卫生人员在内。目前基本没有开展上门接诊服务,一是人手不足,二是‘家庭医生’与一般门诊并没有什么不同,就诊同样不能报销,而在外接诊,医生也有很大的压力。”林月波介绍,目前卫生站的“家庭医生”服务,仍然停留在公共卫生服务阶段。“量血压、测血糖,总体是停滞的、低水平的。”

海口市白沙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于今年一月份加入了“家庭医生”服务项目,截至目前,所有分管的10108位社区居民中,只有4人选择签约。“都是65岁以上群众,多数患有慢性病。我们定期通知量血压,并且进行公共卫生12项和基本的体格检查。”工作人员介绍,签约之所以困难,问题有很多。“经常来卫生站的人才会选择签约。而且签约需要写上自己名字,个别居民有担忧。而且‘家庭医生’的内容与一般门诊工作区别不大,小病来门诊,大病去医院。”目前白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家庭医生”还处在免费服务阶段,“和原先的公共卫生项目一样,上门只是量血压、测血糖。这在以前也是可以通过电话上门完成的。”

目标能否实现?

“基层服务不均衡,资源也不均衡。有些基层卫生机构能够做到上门服务,甚至配有营养师针对性地安排膳食。有些基层卫生机构还很难达到。”海口市卫生局基妇处工作人员骆蓝介绍,以海口市灵山卫生院为例,在一个月内签约了一半的覆盖居民,正是这个原因。“灵山卫生院可以配备出7个‘家庭医生’团队,而一般的卫生站最多只有2个。”

根据海口市卫生局的统计,截至今年4月,全市所有的139家基层卫生机构已经纳入“家庭医生”服务范畴,总签约人数达到21万人,占覆盖人口的10%。“家庭医生”实行快两年,“冰山”却在不经意间撞上了。“感觉遇到了瓶颈,签约时遇到困难,而且签约之后,基层卫生机构能不能顾得上开展‘家庭医生’服务?目前‘家庭医生’服务没有纳入医保范围,不能报销,即使是上门用药,也比较保守。因此现阶段还没有开展收费项目。”海口市卫生局基妇处工作人员骆蓝介绍,对于医生而言,离开了执业点,在外接诊很难得到保障。

基本公共卫生、医疗、健康管理构成了海口“家庭医生”服务的三大组成部分,目前,运用最广泛的还是第一部分。基本公共卫生是最实惠、最切身的,群众的感受也比较明显。对于医疗方面,原本设想建设家庭病房,照顾长年行动不便的老人,但是目前难以走通。这一出“罗生门”的背后,是“家庭医生”并未给居民带来真正的实惠。

“如果要住院,当然是去大医院,而且住院可以报销医药费。选择‘家庭医生’,似乎并没有实际的优惠,医药费还得自己出,而且一个社区上千人签约,卫生站的医生哪能跑得过来?”市民王先生说,基本公共卫生项目本就是政府出资提供,即使不签约“家庭医生”,也能够享受得到,“群众最需要的是针对个人的健康订制,还是希望政策能够更加扶持‘家庭医生’项目。”

“只有转上去大医院,没有从大医院转下来的病人。大多数卫生站本就是私营,保护居民的身体健康是我们的职责,但是成本也要关注,希望能够有所补贴。”海口市锦山里社区卫生服务站站长林月波说道。

取消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普通门诊报销,居民的眼光头投向了提供病床、可以报销的大医院,卫生站的困境影响着“家庭医生”项目,“我们也想知道何时恢复。根据市里要求,今年年底前‘家庭医生’项目覆盖率要达到40%,最终达到45%。签的越多,工作量也越大。”海口市卫生局基妇处工作人员骆蓝介绍,一支“家庭医生”团队至少需要配备一名全科医生、一名护士、一名公共卫生人员。“目前全市只有200多名全科医生,人手缺失,外聘需要花钱,这笔资金都是亟需解决的。”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高覆盖率目标的背后,是人才、资金的严重不足。海口“家庭医生”之路虽然已经走了近两年,现状依旧黯淡,前路依然漫长。期待政策的进一步扶持,是各方的希冀。

希望家庭医生模式早日脱离“叫好不叫座”的现状!


我也来说两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茄子口腔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最多输入500字,目前已经输入0

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请 登录注册
评论努力加载中,请稍后....
Sorry,评论加载失败啦~~~
抢沙发,抢沙发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