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您当前位置: > 首页 > 头条 > 种植> 螺旋状牙种植体的临床应用

螺旋状牙种植体的临床应用

2015-12-28 15:41:44    浏览:0    评论:0   
字体大小: - +

材料和方法

1.临床检查 常规询问病史,口腔检查,拍X线片或全骨片,测定齿槽嵴高度,以判断所需 种植体的长度。取模型,在其上确定齿槽嵴的厚度以确定该种植体的直径,同时研究颌间 关系,确定种植桩的长短,决定桩冠修复的可能性。

2.种植体的选择 本文病均采用卫生部口腔种植科技中心提供的螺旋状种植体,用于骨内 牙种植。

3.手术方法 局部清洁消毒,浸润麻醉,按种植体型号用相应骨钻制备骨孔:直接自牙槽嵴粘膜沿牙轴方向钻入,深度与种植根长度一致,钻孔时注意速度要慢,多次间歇停顿,以防骨组织灼伤。同时,要注意掌握钻孔方向,防止近远中向的过度倾斜与唇舌向骨皮质侧穿。种植骨腔制备完毕后,用专用旋入器将种植体旋入就位,旋入深度应达1~2mm,颈部恰好在骨缘下,以便种植牙就位后其根上端或肩位于牙槽嵴骨缘下1mm,与牙槽骨密合、稳固。要求基桩彼此平行,与邻牙及对颌牙关系协调,继而缝合粘骨膜。常规给 予抗生素,一周拆线。

4.义齿修复 骨整合后,于种植桩部以桩形式作单冠或连冠修复。每隔3~6个月复诊,复 查种植体稳固性 ,牙周情况,并拍片了解种植体颈部骨吸收情况。

临床资料和结果

1.临床资料:本组病例共49例,其中男性31例(63.3%),女性18例(36.7%)。患者年龄范围为17~58岁,各年龄段分别为:15~19岁4例(8.16%);20~29岁16例(32.6%);30~39岁14例(28.5%);40~ 49岁12例(24.5%);50~59岁3例(%);以20~45岁的病员最多,42例,占总病例的85.7%。49 例病人共植入5.枚种植体,上颌34例(64.2%),下颌19例(35.8%),共修复55个牙单位的义齿,其牙位分布以中切牙居多,共21颗,占38.2%,其次为侧切牙11颗,占20.0%,第一、二双尖牙14 颗,占25.5%。

2.随访结果:本组所有病列均做义齿修复,包括塑料牙冠、桥、锤造冠桥、金属烤瓷冠,经4~17个月的随访观察,除3例3个种植体失败,其余均获得满意的近期效果。定期复诊,经临床检查表明:龈组织与种植体紧密接触,种植体无松动,无叩痛、咬合痛,修复体固位好。X线片示骨组织与种植体接合紧密,种植体周围骨组织无投射线,少数种植体颈部有轻度吸收现象。近期成功率为94.3%,失败率为5.7%。失败者中双尖牙1颗,占总数的33.3%,前牙2颗,占66.7%。失败的原因主要为病例选择不当、义齿修复不合理,有侧向力干扰、慢性 牙周病,口腔卫生差等。

讨 论

种植义齿临床应用成败的关键首先在于适应征的选择:一方面,要求患者自愿接受种植义齿修复,能积极配合医师并按期复诊者,而且具有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另一方面,医师客观 地检查病人,消除影响种植体的全身和局部因素,严格按适应症选择患者。

其次是手术操作,种植手术需精细准确,制备钻孔时,要严格控制局部产热,否则手术中产生的摩擦热超过47℃就会导致周围细胞死亡,造成骨的灼伤,使骨整合困难,这也是种植体和骨组织间形成软组织层的常见原因之一。有医师提出边边用生理盐水降温,也是值得借鉴的。对于螺旋状种植体,制备床应小于种植体直径0.1mm,深度等同,切忌过大过深,否则不易达到初期的稳固,影响骨的整合。也不可太小太浅,太小则种植体无法植入,强行植入 则可能导致种植体折断或牙槽嵴劈裂。

种植牙修复中合理的设计,精确的制作也是保证成功的关键,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种植牙未达到骨整合不可负重或早期使用,即须在种植体与牙槽骨形成牢固结合后才可做永久的修复。本组失败的病列中就有因过早负荷使种植体脱落者。②种植义齿修复应距齿龈1mm,便于自洁,磨牙区要形成卫生桥,保持口腔清洁,防止种植体龈周炎。③力应沿种植义齿长轴传导,均匀分散,并控制侧方合力。本文中失败的3例中有2例有前牙,可能与前牙承受的力方向与种植体长轴方向不一致,水平向分力较大有关,这与文献报道 的义齿失败原因一致[1]。

参考文献

1.施斌,程祥荣,王贻宁等 30例种植义齿失败应用分析口腔医学纵横杂 志,1997,13(4):234~236

我也来说两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茄子口腔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最多输入500字,目前已经输入0

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请 登录注册
评论努力加载中,请稍后....
Sorry,评论加载失败啦~~~
抢沙发,抢沙发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