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您当前位置: > 首页 > 头条 > 口外> 腭裂手术后语音不清的治疗方法

腭裂手术后语音不清的治疗方法

2016-06-30 17:52:49    浏览:0    评论:0    来源: 医脉通
字体大小: - +

腭裂治疗的目的是关闭裂隙,重建腭咽闭合,最终获得正常语音功能。临床实践提示,即使腭裂隙修补术后腭部形态良好,仍有25%-35%的患者语音效果难以到满意的程度。腭裂术后语音不良的原因可能是腭裂术后存在不同程度的腭咽闭合不全(VPl)及腭裂患者长期形成的舌位异常,下颌运动不准和口唇肌运动不协调等代偿性不良发音习惯所致。完善的腭咽闭合功能是获得清晰语音的前提。腭裂术后因不良发音习惯所致语音不清时,必须积极地配合语音训练以达到正常发音。

一、语音训练前的心理准备

语音训练前的心理准备对保证腭裂术后患者顺利、如期完成语音训练计划是必要的。大部分腭裂患者存在害羞、孤僻、自卑、不善言谈交际等心理障碍,经过一定阶段的心理咨询与治疗,使其恢复自信心,乐于接受语音训练,同时向家长解释情况,取得配合,这对于提高语音训练成果是有益的。

二、腭裂术后的语音治疗

1.唇舌等发音器官功能练习

发音是否正确与唇舌等发音器官的运动是否正确有很重要的联系。唇裂患者由于口轮匝肌的生理位置异常,加之手术创口的斑痕,使唇在运动时受限。术后虽然修复了裂隙,仍需要不断地运动练习来增强发音器官的感觉意识及运动灵活性。如双唇紧闭-突然开放,噘唇运动等。

语音学知识告诉我们,舌是口腔中最灵活的发音器官,它的各种灵活运动,对各种复杂语音的产生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同时唇和下颌的协调运动对语音的调制也有一定的影响。腭裂患者由于口腔内的生理缺陷,使舌的位置运动及感觉均不同于健康人,如:患者发音时以舌背运动为主,需用舌体堵塞裂隙,此不良习惯在术后也会仍然存在。通过舌运动功能练习可以增加舌运动力度,运动速度及灵活性,建立舌与腭之间正确感觉,如伸缩舌,卷舌,顶舌,弹舌练习等。

2.下颌运动准确性的练习

下颌前伸也是腭裂患者的一种代偿性发音习惯,以此来抬高舌的位置,阻塞裂隙。发音时通过外力阻碍下颌前伸运动,只作开闭运动的练习,3—4周可克服下颌前伸不良习惯。

3.腭咽闭合功能的恢复练习

本项为语音训练的主要内容之一。目的在于对腭裂术后软腭长度足够但运动功能未恢复正常的患者进行辅助训练,促进腭咽功能的恢复,建立正常的发音模式。

(1) 气训练包括吹蜡烛、气球、泡泡糖、特制瓶等。国内郑喜杰的临床研究

指出,通过吹气的练习可增加口腔内的压力,改善患者的腭咽闭合功能,减少了鼻音,并可促进软腭瘢痕软化和锻炼腭咽肌群的收缩功能。但国外也有些学者有不同的看法,实验结果也不同。Ruscell等指出;吹气,吸吮,含漱,吞咽等均可以增加软腭部的运动,但是几乎没有证据证明这些训练可以去除在连续讲话时的过高鼻音和鼻漏气。

(2) 拼音字母及音节的练习,学习汉语拼音纠正不良发音习惯,使发音器官

协调运动,促进软腭上抬后退,有利于腭咽闭合。

a.单、双元音的练习:练习唇舌发音时的配合动作,为进一步语音训练打基础。

b.辅音的练习:对于有相同发音部位和方法的音可按难易程度顺序进行训练,如双唇音(bpm)→舌尖中音(nldt) →舌根音(gkh)

→舌面前音(qxcs) →舌尖后音(zhchsh) →舌尖前、不送气塞擦音(j

z),由易入难地练习。临床研究发现腭裂患者不送气音(zjgb)相对要比送气音(scqxk)清晰度低。这不仅是除阻后需振动声带的缘故,而且除阻前气流积蓄在口腔内压力和在阻碍部位的摩擦程度也比较大。所以训练时从送气音至不送气音,效果较好。

c.音节(单字)的形成组合训练

①拼音法:以汉语拼音标准为基础,用学会的辅音与不同的元音组合练习发

音,如b-a—bo等

②诱导法:辅音与元音组合时两音间隔时间渐缩短,直到融为一个音节。

③归类法:用具有共同发音部位或发音方式的辅音形成的音节诱发同类音节。如会发ta音可用ta—da练习诱发da音(发音部位相同),用dang—gang练习诱发gang音(发音方式相同)。

④游戏法:学会辅音及音节后,用儿童在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事物作命名游戏,从中诱发某些音节及词组。也可用图片作看图说话练习来完成词组等练习。

(3)生物反馈治疗--生物反馈治疗是指利用患者的视、听、触觉等感觉借助灵敏的电子仪器或设备及时将测到的患者生理和形态变化信息显示给患者,指导患者学会在某种程度上自我调节控制这些机能,以达到治疗的目的。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及各种电子仪器的发展,生物反馈治疗的手段更加有效而多样化,并在腭裂语音治疗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a.视觉反馈——即镜子实验;这是最早采用的反馈治疗方法之一。患者在发[a]音时,通过镜子看到自己软腭上抬运动情况来调节控制软腭上抬运动能力,也可鼓励患者在发音时尽量使放在鼻孔边缘的镜面保持明亮以减少鼻漏气,增加腭咽闭合能力,从而达到减轻异常鼻音,改善语音功能的目的。这是简便且行之有效的方法。

b.听觉反馈——最常用的方法是将患者所发语音内容录音重放,让患者自己判听以了解其语音异常处,并进行自身对比调节练习,也可录下不同训练时期的语音内容进行纵向对比练习。此法可用于腭咽闭合功能的改善及语音清晰性的矫正。

c.触觉反馈——前面已介绍到舌在发音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腭裂术后患者因舌的不良运动影响术后语音清晰性,可以利用触觉反馈训练来恢复舌的运动准确性,纠正不良发音习惯。国外一些学者的研究也表明,腭裂患者具备触觉反馈治疗的生理学基础。触觉反馈训练方法是针对某一类或某个辅音发音部位或方式异常制作相应的口内矫治器,通过反馈训练建立起正确的辅音位置关系。但由于口内矫治器的存在干扰了其它辅音的正常发音,影响患者发音的整体感觉。因此每种矫治器都只能用于某一类音的矫治训练。

d.各种电子仪器的应用

①鼻咽纤维镜(naspharyngealfiberoscopy)(NPF):70年代后期,NPF才用于腭裂反馈治疗,其特点是患者可以从屏幕上看到自己发音时软腭咽壁运动的情况,并通过视、听觉反馈进行腭咽功能调节,努力使腭咽闭合达到完全。但NPF是一种侵入性仪器,在治疗的同时也在某种程度上抑制了患者的语音活动,其治疗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②可视性腭训练仪:这是一种以训练软腭功能为主的电子仪器。主要用于过高鼻音及鼻漏气的治疗。它是在位于软腭处的腭训练环上安装一电极并与口外的指示灯相连接。电路随软腭抬起或放下而接通或断开,指示灯也随之发光或熄灭,患者以此判断自己软腭运动情况,并努力使指示灯处于发光状态来改善软腭运动功能。

③鼻音计仪(nasometer):最初用于语音评价,八十年代用于反馈治疗。它能以图形及数据形式显示鼻音计率,也可将各发音器官运动情况以图形方式显示出来。患者可从显示器上图形及数字的变化分辨自己发音情况,并练习在发音时将数字或图形保持在某一正常范围内以改善腭咽闭合能力,提高发音技巧。鼻音计在腭裂术后腭咽闭合功能恢复的反馈训练中起重要的作用。

④腭电图仪(E1ecbopalatography,EPG)是近年来研制的一种具有语音分析和语音训练治疗功能的仪器。它是在可戴在腭部的基托上不同区域安置电极,发音时,舌腭接触情况可在显示器上以图形显示出来。同时配以每个辅音的舌腭接触标准图形,患者可在屏幕上看到自己的舌腭接触位置,并根据所显示的标准的某辅音图形,来反馈调节自己舌运动位置,以最终建立正确的发音部位,还可通过重播录音,或同步监听方式使患者得到视听结合的反馈治疗。

4.腭裂术后腭咽闭合不全的非手术治疗

VPI是造成腭裂术后语音障碍的直接原因。对于部分腭裂术后语音障碍患者,传统的治疗方法是咽成形术。但临床上仍有部分患者经咽成形术仍存在VPI,语音清晰度的改善程度往往不大。腭裂术后VPI患者,暂不行II期手术或行III期手术前后,几乎都要接受暂时性语音矫治器,即腭咽阻塞器(obturator)的治疗。通过腭咽阻塞器治疗,其腭咽闭合功能明显改善,甚至30%患者取出阻塞器后VPI己完全改善。

Robert也认为因全身疾患不宜进行腭成行术,或已行腭成行术后仍存在VPI者,可考虑接受语音矫治器治疗。因此腭咽阻塞器是治疗腭裂术后VPI,建立发音基础的一种可行的,保守的,比较好的方法。它是由树脂制作的修复体及其向后方延伸的一球状阻塞器构成,在发音时球状阻塞器可完全阻塞腭咽闭合不全所遗留的漏气的孔,阻止发音时的鼻漏气。戴上腭咽阻塞器并配以适当的语音治疗,当患者的语音己达正常或接近正常,就可将阻塞器逐渐地分阶段地缩小,以刺激腭咽结构的进一步功能代偿。

三、腭裂术后语音治疗患者年龄选择

语音治疗应尽早开始。一般认为,腭裂术后只要恢复了正常腭咽闭合功能,无其他语言器官结构缺陷及明显听力、智力障碍者,语音治疗不受年龄限制。但从治疗效果及从我国国情出发,在学龄前(4—5岁)进行为宜。


我也来说两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茄子口腔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最多输入500字,目前已经输入0

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请 登录注册
评论努力加载中,请稍后....
Sorry,评论加载失败啦~~~
抢沙发,抢沙发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