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牙修复牙列缺损临床效果观察
作者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口腔科
【摘要】 目的:观察种植牙修复牙列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行种植牙修复牙列缺损的192例患者临床资料。结果:种植成功397枚,仅3例患者出现种植体脱落,成功率99.25%,其余患者各项指标良好。结论:牙列缺损患者通过术前恰当的选择种植体,术者精湛的修复和精细的手术技术,以及术后定期适当的维护,可取得良好的种植修复效果。种植牙是目前修复牙列缺损较为理想的修复方法。
【关键词】 牙种植;牙列缺损;修复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ects of dental implant for dentition defect restoration. Methods:Clinical data of 192 dentition defect patients underwent dental implant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Results:A total of 397 dental implant were successful, of which only 3 failed showing a planting success rate of 99.25%.Conclusions:Dental implant is the ideal repair method for dentition defect since it shows great effects based on appropriate choice of implant material, excellent surgical technique and regular maintenance after operation.
[KEY WORDS] Dental implantation;Dentition defect;Repair)
近年来,人工种植牙迅速发展为一种新型的口腔修复方法,种植牙的结构类似正常牙,美观舒适且对其余牙齿无损伤,具有良好的咀嚼功能,被称为人类的第三副牙列。因其均可有效恢复牙列完整,减少患者痛苦和提高咀嚼功能,改善患者生存质量[1]的优点,现已广泛运用于各种牙列缺损的修复工作中[2-3]。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3月~2011年6月门诊治疗192例患者植入种植牙400枚的临床资料,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192例,其中男性101例,女性91例,年龄20~85岁,平均年龄(44.27±11.31)岁。所有患者均在门诊治疗,共植入种植体400枚,400枚种植体中单牙缺失种植198枚,两个以上缺失种植202枚。种植体部位及数量:下颌203枚,其中下颌后牙区101枚、双尖牙区82枚、前牙区20枚;上颌197枚,其中上颌后牙区87枚、双尖牙区67枚、前牙区43枚。
1.2 治疗方法
种植体为瑞士ITI两段式柱状或根形螺纹种植体及法国安多健(Anthogyr)种植系统。修复采用粘结固位及螺丝固位两种方式。根据患者受植区实际情况及其经济条件来选择种植体的具体型号。
1.2.1 术前准备
术前行血常规、凝血、血压、血糖、感染四项检查,进行口腔检查及严格筛选病例,常规拍摄颌骨曲面体层x线片,查看受植区牙槽骨高度、邻牙牙周情况,测量并计算出缺牙区的骨高度。确定种植体的数目和部位,必要时制作手术导板,本研究对象均为种植体单纯支持方式。
1.2.2 手术及修复方法
对口周皮肤及口腔按照种植外科手术要求进行消毒,铺无菌手术巾,使用2%利多卡因或必兰麻醉,在牙槽嵴顶行常规切口,翻瓣暴露牙槽骨,依据手术导板在确定的植入点球钻定位后用先锋钻导向,扩孔钻逐级扩张深度、直径至合适的种植窝形成,钻孔过程中应严格控制先锋钻的深度与方向,尽量使窝洞与天然牙保持一致,并用冷冻无菌生理盐水冷却,在无产热状态下完成;选择与窝洞型号相同的试植体,如与窝洞完全吻合,用无菌生理盐水多次冲洗,直至干净。种植体植入窝洞,旋入封闭螺丝或愈合帽,无张力状态下严密缝合切口。若局部骨量不足可配合相应骨增量术或/和上颌窦提升术。术后即刻拍片检查种植体方向及毗邻关系。术后常规服用抗生素3~7 d,每日以口泰含漱液漱口,保持口腔清洁,2周后到院拆线。种植术后2~8个月来院复诊。检查种植体是否松动、叩痛、角度、长度是否合适、局部牙龈有无异常,X片示种植体周有无透射区,病人有无不适症状等。埋入式者,行二期手术暴露植体,将封闭螺丝旋出、洗净,同时根据黏膜厚度选择合适的愈合帽并旋入,行牙龈成形术,2周后复诊取模,选择相应的种植修复附件,送义齿加工中心完成上部修复体。非埋入式者可直接取模。约1周后试戴并戴入最终修复体。定期复诊,具体为修复完成后半年和1年各复查1次,以后1年检查1次。每次主要检查口腔卫生,咀嚼情况,舒适、美观情况,种植体骨结合情况,X片检查种植体周骨吸收情况,种植体周围软组织及修复体状况等。
1.3 效果评价
按照《现代口腔种植学》的“口腔种植”成功判定标准[4] :(1)种植体稳定;(2)种植体周围无X线透视区;(3)术后1年内骨吸收<2 mm,1年后平均每年骨吸收<0.2 mm;(4)无神经损伤、感染、疼痛和感觉异常,无神经管损伤,修复体美观。
1.4 统计学处理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最多输入500字,目前已经输入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