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院成功打开先天“无嘴”患儿上下颌骨“缝隙”
医生查探患儿病情
一名自出生9个半月婴儿,始终无法自己张“嘴”进食——因为他的上颌骨和下颌骨奇特地长在了一起。唯一可以喂食的“通道”,是与他上下颌骨一并也长在了一起的牙龈处,有一个1毫米×1.5毫米的极小“缝隙”。
本周一,上海第九人民医院整复外科团队在导航设备引导下,为这名来自浙江温州的罕见先天“无嘴”儿,精确地切开了严重融合的上下颌骨和一下牙龈。原本牙签大小的“缝隙”,终于可以张开至两指宽。“经过一段时间的张口训练,患儿有望能够正常进食”,主刀医生韦敏很有信心地表示。
韦敏主任医师介绍说,正常人的上颌骨和下颌骨分别是两块骨头,由颞颌关节以及相关软组织连接,可以自由活动,张口、闭口、进食、呼吸、发音。这名患儿不仅上颌骨和下颌骨严重融合,长在一起,无法相对活动,连牙龈也长在了一起。此类病例国内外均属罕见,也难以找到类似成功的手术案例。
据了解,患儿去年9月在当地医院出生时即被发现先天畸形,辗转几家医院检查,均被告知如此严重的畸形根本无从治疗,患儿也难以养活。家里人最终不忍放弃,经人介绍,他们带着出生仅15天的小婴儿找到上海第九人民医院整复外科韦敏处寻求救治。囿于孩子对手术的承受能力,韦敏医生答应待孩子近一周岁时,再进一步考虑具体方案。
这次是要在一名9月龄婴儿的头面部“大动干戈”。韦敏说,手术中需要截开孩子的颌骨、牙龈,必须要保证上下颌骨准确分离,不能损伤颌骨,不损伤面部神经,甚至也不能破坏牙胚,以免影响今后牙齿萌出。因一直无法正常进食,患儿处于长期营养不良状态,承受手术能力差。“加之,头面部神经血管纵横交错,一旦出现大出血,势必危及生命。”整个手术方案的制定和各个环节的确认,都至关重要。术前,韦敏与团队成员、医院麻醉科专家进行反复论证,还联系了国外同道进行会诊。同时,他们通过三维CT,不断进行手术模拟演练,以确认每个环节。
6月20日下午,孩子被推进手术室,在麻醉科医生全力保障和密切监测下,两个多小时的手术推进顺利。两天后,患儿从重症监护病房回到整复外科病区,术后的愈合过程令人满意。
最多输入500字,目前已经输入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