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培训落地的6个误区
关于培训落地的6个误区
最近几年,做了好些内训,有的效果不错,团队每天都有新的进展,有的效果并不见得理想,甚至不如公开课学员回去的执行,每次在群里跟进大家的执行情况,总会看到两级分化,一些团队欢天喜地的前进着,而另外一些管理者,却难以将自己的所想有效传达给团队,当然,有很多很多的原因,在本文,只讨论管理者意识和培训落地的交互关系,其它情况另当别论。以下是培训后常见的执行误区。
一、老师来培训了,团队自然就会按照老师的做法去做。
1.人都是有惯性的,在没有外力强有力干扰的情况下,人都是按照原有的习惯方式去做事,少有人会改变,因为采用新的模式,建立新的行为习惯并不是舒服的,甚至痛苦的,更何况,新的习惯养成需要长时间的坚持,如果脑袋里有太多固有的东西,21天的行为培养都是不够的,需要更长的时间。换句话说,培训和管理是不分家的,培训后必须跟上执行要求,听之任之是没有任何落地可能的。
2.团队之间需要对内训传递的理念和想法达成共识,结合诊所的情况来做管理上的调整,包括形成新的制度和操作指导。在学习后,要对团队有所要求,学习心得是必须的:学习心得包含:1、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2、结合诊所情况总结反思提升;3、行动计划。有对个人的要求是不够的,作为管理者更需要站在全局系统的角度看问题,借助学习心得来改变是最好的时机,一旦时机错过,对团队个人、组织来说都是一种损失。
3.任何员工只做被要求,被检查的事情。培训后管理者不做要求改变的指令,监管跟不上,自然会恢复成老样子,最怕是每次改革都不彻底,团队会养成一个袖手旁观看戏的态度,对以后的改革会有非常大的影响。
二、我是老板我做主,大家听我的就好。诊所无管理班子或者管理班子不作为、不善为、不能为。
1.很多诊所采用的是集权式管理,也就是说诊所的所有管理权都在老板手中,下面可能有这个主任那个长,但都形同虚设,老板本身是千手观音,刚开始创业在团队很小的情况下,这样的方式是可行的,随着机构的发展壮大,这样的方式就无法跟上发展的速度了,必须搭建基层及中层管理者班子,让他们成长起来,这样的团队各司其责,分工合作才有可能继续发展壮大。
2.不作为、不善为、不能为是牙科管理者的常见情况。不作为是管理者自己没有任何管理的意识和意愿,认为管理是个得罪人的事情,所以做好自己的事情就OK;不善为,不能为是在管理上没有方式方法,凡事都凭借经验和脾气去做事,即便引进了新的流程,在团队都遵守流程的情况下,管理者却经常不自觉地破坏流程,导致新引进的方法和技巧最终无效,这样的情况本身也来自管理者选拔的单一条件,三拍干部(1)“拍脑袋”决策;2)“拍胸脯”保证;3)出了事“拍屁股”走人)比比皆是。
三、我派XX去学习就好,我是老板不需要去。
1、市场上有诸多非技术课程,老板并没有清晰的认知应该派谁去,要明确一点,派执行者去参加纯管理课程是不合适的,比如:基层管理者去参加战略规划、绩效管理、领导力建设等课程就是不合适的。屁股决定脑袋,单一岗位、执行岗位考虑的是岗位本身职责的问题,无法站在诊所的高度和长远的发展系统思考,换句话说,没有办法期望一个士兵去思考将军要思考的问题。
如果实在不清楚该派谁去,不妨和老师、课程主办方交流下,这样能够把正确的人派去学习,从而发挥最大效益,而不是盲目派人参加课程。
2、对于笔者的课程,是针对口腔诊所全团队职业化建设的管理类课程,老板(执行岗位)是首当其冲要参加的,其次要派关键岗位的人参加,这样的好处是:
1) 上下都对课程的内容有所认知,都能够达成共识去做,自然容易落地;
2) 老板原本是只有想法没有标准的,只有老板知道了标准,才知道用什么尺子去衡量下级的工作。
3) 管理者知道标准,借机从新构建新的制度和指导手册后,并不用担心员工流失的问题,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人来人去都是缘分,只要有正确的方向,有适合平台的纲要制度及手册,一个人的流失并不会影响机构的运转。
最怕的就是下级掌握了方式方法,个人成长速度大于老板成长速度,同时发现在原团队没有应用空间和发展空间的时候,离职成了迟早的事情,这时也越发印证了老板所担心的事情:培养与流失挂上了等号,其实有这样的想法是自己没有稳步健康成长有关。
四、先做日常事务,培训落地等有空了再做。管理者被大量事物干扰,错过关键期,激情逐渐消退,导致落地打折扣。毋庸置疑,激情和昙花,红包一样,都是难以持久的,必须在关键时刻去引发改变,培训后的3-5天是关键期,一旦错过这个关键期,做事的渴望就会逐渐消退,而且大部门管理者都还有临床任务,行政事务等,当这些事情混杂在一起,如果执行管理者不知道时间管理,不知道孰轻孰重,培训落地的事情自然就逐渐泯灭在日常事务之中。
五、培训后无需跟进绩效管理。有个管理者回去做了分享,做了转培训,其实施结果却不尽人意,当员工没有按照新规则做事的时候,该管理者用了游戏惩罚的方式,其结果就是游戏没完没了了,大家并不认为不执行,执行不到位对自己有什么影响,在他们心目中,做好了没好处,做坏了也没有坏处,而且老板想法多,经常折腾,最后也没有折腾个结果出来,所以,对于老板的想法,大家并没有任何重视,反而抱着游戏和旁观的态度,等待老板的改革再次不了了之。
在培训落地过程中,还有很多朋友有强烈的付诸行动的想法,但回去得不到上级的支持,看不到老板以身作则,在团队中看不到同行者,慢慢地,行动力在退化,变成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人生就这样几十年,何苦折腾自己,还有部分朋友会另谋高就,去寻找可以做事的平台和空间。
六、大家做,我是老板我不做。老板无以身作则意识,曾经去过一个医院做内训,老板对我说:“梅老师,你看他们一天衣服鞋子都穿不好,你教教他们如何穿衣,提升下我们医院的形象。”待我低头一看,老板跻着一双拖鞋,露着十个未经修理的脚趾头,在员工面前施施然飘过,让人哭笑不得。管理者把自己凌驾在制度之外,缺乏说服力和领导力,很难获得下级认同,全团队的执行力也会因此下降。
我一直有个观点,培训其实是最简单的,培训后要做的事情才是最重要的,培训和管理无法分割,如果对培训后的管理毫无概念,不愿意首当其冲去改变,不愿意承担培训落地的责任,不愿意花时间在落地辅导上,那还不如不做培训,学习了没有成长,对任何培训参与者来说都是一种挫败。
至于如何进行培训后的管理跟进,管理者需要:
1.明确自身的角色与定位,学习并掌握基础的管理常识。
2.改变从自我做起,凡事以身作则。
3.建立管理班子,设计职业生涯发展通道。
4.重新设计或优化绩效管理,将员工行为改变、业绩数据变化与绩效挂钩,激发大家积极性。
最多输入500字,目前已经输入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