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您当前位置: > 首页 > 头条 > 热点医讯> 全市653家医疗机构 4家三甲医院承担近三成诊疗量

全市653家医疗机构 4家三甲医院承担近三成诊疗量

2016-04-01 10:15:30    浏览:0    评论:0    来源: 南方都市报
字体大小: - +

建立分级诊疗制度是深化医改的重要举措和关键环节,有利于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推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近期,国家统计局中山调查队(以下简称国中调)就中山分级诊疗的实施情况开展调研,结果显示,半数以上受访市民不了解分级诊疗制度,医疗条件差距大被认为是阻碍制度推进的最大因素。另有数据显示,全市共有653家医疗机构,其中4家三甲医院承担了近三成诊疗量,说明市民在就诊选择时较为依赖医疗条件相对较好、医生水平相对较高的大医院,对基层社区医疗机构缺乏信心。

就医较关注医疗水平和费用

所谓分级诊疗,就是要按照疾病的轻、重、缓、急及治疗的难易程度进行分级,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承担不同级别疾病的治疗,实现基层首诊和双向转诊。在该项制度的实施过程中,人的因素特别是群众的意愿是基础。国中调通过随机走访150名市民了解其对分级诊疗制度的认知以及就医倾向。调查显示,半数以上受访市民不了解分级诊疗制度,知晓率较低。近三成受访市民是通过电视、网络、报刊等媒体知道分级诊疗制度。

据悉,实施分级诊疗就是要形成“小病在小医院,大病进大医院,康复回小医院”的理想就医格局。那么,当下中山市民在罹患不同疾病时的就医倾向怎样?调查显示,如果得了大病(医治花费巨大,对患者正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的重疾病),近7成的受访市民主要考虑因素是医生水平及医疗条件的高低,近4成会考虑治疗价格及医保报销比例;如果得了小病(医治花费相对较低,对患者正常生活影响较少的轻微病症),近5成受访市民会选择就近就医,还有部分会考虑医生水平及医疗条件和治疗价格及医保报销比例。由此可以看出,大部分市民对于大小疾病的就医医院选择层次分明,但总体来看,医疗水平和诊疗费用是市民就医考虑的重要因素。

医疗条件差距大阻碍制度推进

推行分级诊疗是完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必然要求,更是缓解群众看病就医问题的治本之策。受访市民肯定分级诊疗制度推行的意义。不过,推行分级诊疗制度是一项系统工程,时间紧、任务重,其实施落地必定会遇到不少现实困难。逾6成受访者认为,基础医疗机构和大医院之间医疗资源及条件差距较大,落实起来难度较大;也有受访者认为,全科医疗人才的缺乏、病情分级标准的不明晰等会影响分级诊疗的实施。另外,40 .7%受访者认为这项制度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患者选择医院的自由。

市民科学就医意识不强

中山市民对分级诊疗制度的整体知晓率相对较低,科学就医意识相对薄弱,患病就诊时比较看重医疗条件、诊治水平和整体花销等因素。国中调通过调研相关部门收集了另一组数据也佐证了此论点。

从病人次均费用的数据来看,截至2014年,中山市医疗机构门诊病人次均费用109元,其中医院140.4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37.8元;住院病人次均住院费用7189.1元,其中医院7202.1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3264.0元。再看诊疗量,在全市653家医疗卫生机构中,三甲医院是4家(占0.6%),在2014年全市总诊疗量的3642.85万人次中,三甲医院总诊疗量达到965.79万人次,占了全市总诊疗量的26.5%。

建议

调动市民参与“双向转诊”

目前,市民选择大医院就医的观念比较普遍,国中调建议丰富宣传手段,让市民更深入地认识分级诊疗制度的意义,引导居民逐渐改变旧有观念。例如,政府通过配套基层首诊优惠政策,鼓励市民改变就医观念,引导市民自主选择所在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首诊的医疗服务机构。可调动前来就诊的社区居民参与“双向转诊”的决定过程,增加医患之间互动,提升患者的信任度。

基层医务人员定期进修

目前中山已经建立了部分医联体试点。国中调建议强化二级、三级医院与所在区域基层医疗机构的整合,以“紧密型”医联体为主,科学设置区域范围内分级诊疗的“梯度”,探索形成联合体内职责明确、分工协作、梯度转诊、共同服务的分级诊疗体系。

国中调认为,应强化大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在医疗服务、质量管理、学科建设、流程优化、信息共享等方面进行融合,鼓励大医院医生去医联体内基层医院驻点坐诊,实现“服务”整合;在医联体范围内,如以XX医院XX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名义,采取二三级医院冠名基层医疗机构的方式,提升市民对基层医疗机构的信任度,实现“形式”整合;同时,促进大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交流,确保基层医务人员定期到上级医院进修,不断提高基层医务人员水平,培育全科医生团队;另外,建立和完善由全市、镇区和村(居)有机组成的全市统一的公共卫生信息系统网络和工作机制,实现患者疾病与健康相关信息快速收集、互联互通、综合分析和多方数据的利用和共享,探索网络化的远程诊疗平台,实现“信息”整合。此外,实施不同级别医疗机构的医保差异化支付政策,适当提高基层医疗机构医保支付比例,促进患者有序就诊。

建立统一的绩效考评机制

分级诊疗制度已开始实施,中山也制定了相关的制度规范,形成了比较切合实际且具体可行的措施和任务目标,但在具体落实过程中需要以提升市民满意度为依归,完善相关监管和考评机制,保障政策顺利实施。例如,建立统一的绩效考核评定机制。根据疾病分级,建立康复期病人门诊复诊率和住院占床率等考核指标,对实施基层首诊制和双向转诊制的市镇各级医疗机构进行考评;另外,将机构内医疗人员日常工作按规定进行及时、合理的考核评定,激励个人和医疗机构开展基层首诊和双向转诊实践。


我也来说两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茄子口腔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最多输入500字,目前已经输入0

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请 登录注册
评论努力加载中,请稍后....
Sorry,评论加载失败啦~~~
抢沙发,抢沙发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