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您当前位置: > 首页 > 头条 > 热点医讯> 医院记录缺失 苦了“钉子户”患者

医院记录缺失 苦了“钉子户”患者

2016-06-03 15:23:09    浏览:0    评论:0    来源: 医院记录缺失 苦了“钉子户”患者
字体大小: - +

一颗螺丝一个铆,骨科手术就是如此。目前国内市场上骨科钢板螺丝种类五花八门,没有统一标准,一般医院都会建议骨折患者“解铃还须系铃人”,但这无疑增加了患者的负担。比如待在54岁的重庆璧山人老李身体里的两颗螺丝,就因为“身份不明”,找不到能够取出它们的专用螺丝刀,被迫成了待在老李体内的“钉子户”。

14年前手术植入两根金属固定棒

2002年,老李因为腰部疼痛前往璧山当地医院就诊,医生检查后表示,腰椎出现滑脱的病变需要进行手术。手术听着很简单,就是在老李出现问题的腰椎部位植入金属固定棒,并用螺丝固定。当年4月,老李做了手术,医生将两根固定棒,用螺丝固定在了老李出现滑脱的腰椎骨上。

不久老李出院,这些年来做了手术的腰椎“表现不错”。今年4月,家人觉得用固定棒固定了多年,且腰部没出现大问题,打算到大医院将当年植入的金属固定棒取出来,怎料遇到难题。

在新桥医院,骨科医生表示,当年在璧山医院植入的这两根金属固定棒要取出,得先拧开上面的螺丝,而要将螺丝拧开必须使用“一对一”的医用螺丝刀。可如今,不同医疗器械厂家生产的这类螺丝大小、型号各有不同,有些外观一模一样,但不同厂家所生产的大小均有细微差别,没有能够通用的螺丝刀。

要取出老李体内的两根金属固定棒,首先得查明其“身份”,究竟出自哪个厂家,型号是什么,而这些“身份信息”,就算经验再老到的医生也无法凭肉眼判断。由于无法找到对应的螺丝刀,老李只得回了老家璧山。

14年后找不到螺丝刀

在做手术的医院,老李查到了当年的病历本。但遗憾的是,病历本上并未记录手术植入的金属固定棒型号及厂家,且时间太久,医院表示已无法查询到当年的进货渠道。这样折腾下来,老李体内的螺丝被迫成了“钉子户”。由于无法查清型号,手术至今没做成。

新桥医院骨科医生郑文杰说:“体内植入固定棒这种方式,10%~20%的腰椎手术中会用到。取出时一般根据首诊负责制,在手术地找原医生取。因为只有原医院才有相关产品的记录,其他医院无法对植入体内的固定棒型号做出精准判断。”若当年老李植入的固定棒是钛合金的,不取出则问题不大,但如果当年用的是不锈钢,还是建议尽量做手术取出来。

上文所说的老李一直没做成手术,也曾有患者白挨一刀——某患者去医院取手臂内钢板,约3个小时的手术,医生用了5把螺丝刀,竟无法匹配患者钢板上的螺丝帽,钢板上一颗螺丝也没拧下!无奈之下,医生只好将打开的伤口重新缝合。医生抱着试试的态度进行手术,是很不严谨的,并由此产生了手术无奈终止的后果,应该承担责任。

目前国内钢板螺丝帽没有统一的标准,由于供货厂家不同,螺帽往往存在大小口径的差异,有时是一批次的钢板配一套专用的螺丝刀。医生一般会建议患者回安装钢板的医院取钢板,但这也增加了患者的负担。

医疗器械监管、医方手术记录都存在不小的漏洞,需要反思与改进!


我也来说两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茄子口腔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最多输入500字,目前已经输入0

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请 登录注册
评论努力加载中,请稍后....
Sorry,评论加载失败啦~~~
抢沙发,抢沙发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