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您当前位置: > 首页 > 头条 > 营销管理> 口腔诊所的跨越——从技术向管理

口腔诊所的跨越——从技术向管理

2016-04-12 15:49:57    浏览:0    评论:0    来源: 博客
字体大小: - +

诊所管理的多元性

诊所医生的技术水平是有差异的,但病人却不能因为这些差异而得到较差或有风险的治疗结果(当然,有时医疗风险不可预知),怎样进行诊所技术质量的控制,发挥技术专长,降低治疗的风险,保护病人的利益,这就需要对技术进行有效的管理。技术的管理,是诊所管理实践的一部分。

诊所的管理具有多元和多层次的内涵,对外有服务的管理、市场营销的管理,对内有技术的管理和团队的管理,等等。

通常牙科医生对自己的技术业务层面的管理是本能和有效的,可以自己独立控制和发挥,但个人技术的管理对于诊所来讲又是初级的管理,放大到诊所管理层面来看,诊所为了满足客人的要求又需要更高级别的业务统筹和管理实施,比如说,如何让所有的优势技术资源为一个患者制定最优的治疗方案,如何调配现有的技术力量来实施治疗,等等。有时需要超越自身团队范围的技术管理。

管理型医生的价值

我们知道,口腔诊所应该是一个高度集成的医疗经营个体,在这个经营体当中,那些具有全科治疗观念和专科治疗水平、肩负领导团队、完善服务,拓展市场重任的医生,就是我们定义的诊所的管理型医生,他们是诊所成功经营、品牌拓展的基石。他们从技术型医生转化为管理型医生,如果再加上勇敢的天性和精神,就是成功创业型医生。这是医生创业自立的成长逻辑和职业规律。

无论口腔诊所采用何种经营模式,管理型医生的作用都是非常重要的,他承担着口腔医疗服务水准和品质的保障与延续,以及病人的权益是否得到最大化的确切保障。如果不能由管理型医生作为诊所运营的主导,那无论何种机制的口腔门诊,其长远的发展与成长都是不可预测的。国内很多经营比较成功的口腔门诊,很多都是由管理型医生运营或行使管理权利的,他们可以从很多细小的临床操作中发现容易被忽视的问题,能够很好的将临床操作与服务体验联系在一起综合考虑,并从中制定出最有效率的解决途径与办法,最大限度获取患者或客户的满意度。

管理型医生的标准

诊所医生的从业标准除了专业操作技能的基本要求之外,还包括为病人提供优质服务的能力,与诊所团队成员之间相互融合的能力,以及在一个成熟的诊疗服务流程之中的适应能力。

一名优秀的管理型医生,则是要从诊所发展全局的角度出发,从诊所的第一现场出发,洞察每一个细微的变化,抓住、剖析、总结,变成可持续改善的执行力,使每一个业务岗位充分活起来,让低效率无处可藏,而不是简简单单的去执行。之所以目前很多开业医生在诊所经营方面捉襟见肘、困惑多多,就是因为自己的角色还没有转化到管理型上来,或者诊所的管理结构、流程等产生不了这样的医生。

有益思考

下面是诊所管理型的医生需要思考和分析的功课:

问题文化:要不断思考和阶段性总结诊所管理运营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并与员工们共同分析问题的原因及解决办法。

他山之石:要善于观察和借鉴生活中其他服务性行业中可以唯我所用、唯我适用的成功经验,通过消化吸收嫁接到诊所的日常管理中。

发展观念:要不断观察和认真分析客户的需求与时尚潮流的变化,并有针对性地做好诊所资源调整的预先判断与部署。

有的放矢:对外要根据诊所的市场定位选择最适合客户群体的沟通方式与沟通工具。

无障碍沟通:对内要保持诊所员工间信息共享与及时反馈的及时性和准确性,确保信息交流渠道通畅。

人尽其才:合理设置员工的岗位职责与相应的人员安排,“扬其所长、避其所短”,充分调动和发挥员工最大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

效率主导:善于调配与协调员工间的操作步骤与工作关系,使诊所的一切工作都以效率为优先。

统筹全局:对于门诊接待、治疗计划制订及人力资源管理和成本控制具有整体的全局观,以合理有效的配置使诊所管理最优化。

贵在执行:对诊所的发展具有战略眼光,并具备制订和具体落实门诊发展规划的执行力。


我也来说两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茄子口腔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最多输入500字,目前已经输入0

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请 登录注册
评论努力加载中,请稍后....
Sorry,评论加载失败啦~~~
抢沙发,抢沙发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