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您当前位置: > 首页 > 头条 > 正畸> 正畸治疗后施佩曲线的发展

正畸治疗后施佩曲线的发展

2016-06-16 10:53:09    浏览:0    评论:0    来源: 康乾网_口腔医学网
字体大小: - +

荷兰鹿特丹口腔研究中心的Lie F博士及其同事研究了正畸治疗后施佩曲线的发展(CS),并根据头部测量学参数预测其治疗后稳定性。135名受试者(50名男性和85名女性)在正畸治疗前(T1;12.0±1.5岁)、正畸治疗结束时(T2;14.6±1.5岁)和固位结束后至少3年时(T3;26.6±5.0岁)拍摄头颅侧位X线照片,并获取研究模型。评估曲线深度(CD)、最低点位置(LDP)以及8项头部测量学参数。将研究样本分为下牙弓治疗组和未治疗组。所有患者的上牙弓均接受治疗。该样本中Ⅰ类错位咬合占25%,Ⅱ类占73%,经过治疗的III类占2%.结果显示,治疗后CD频繁出现不稳定现象,且未预见变化相对较为常见。在T1-T2期间LDP向远侧移位,在T2- T3期间LDP向中央移位。使用逐步回归分析评估CD和LDP治疗后变化的潜在预测因子,分析结果显示T2

期曲线较深与T2-T3期间CD降低相关。伴有T2期下切牙前倾的LDP远侧定位和拔牙治疗都与T2-T3期间LDP向中央移位相关。该结果还提示T2期约2.0mm的最佳CD与治疗后变化最小相关。


我也来说两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茄子口腔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最多输入500字,目前已经输入0

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请 登录注册
评论努力加载中,请稍后....
Sorry,评论加载失败啦~~~
抢沙发,抢沙发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