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末岁初 深圳打出医改组合拳
深圳医改的步履,在全国范围内一直领先。2016年12月最后一周,深圳宣布推出改革重磅举措,先后发力于医生执业地点备案变更、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放开诊所申请医保等。回望深圳特区这一年的医改进程,不得不为其大刀阔斧改革的精神点赞!
移交!医师执业注册和备案职责给医师协会
28日,深圳市卫计委发布《关于将我市医师执业注册和备案职责移交深圳市医师协会的通告》。
通告指出:自2017年1月1日起,原由深圳市卫计委及各区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负责实施的“医师执业注册”、“外国医师来华短期行医执业注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医师在内地短期行医执业注册”、“台湾地区医师在大陆短期行医执业注册”和“医师多点执业备案”等事项移交深圳市医师协会办理。
将医师执业注册和备案职责移交给医师协会显然并不是一时兴起,而是按部就班。2016年11月,被喻为深圳医疗“基本法”的《深圳经济特区医疗条例》获得通过,并定于2017年1月1日起实施,这是我国首部地方综合医疗条例。
医师执业注册和备案职责有关事宜正是在这一条例中得以敲定。分析认为,这也正是《深圳经济特区医疗条例》主要亮点之一。
首先,这有利于医师多点执业。条例明确,已在深圳注册的医师,只需要在市医师协会备案,就可以在多个医疗机构执业;市外医师来深圳执业也无须变更执业注册,只要办理备案手续便可在深圳医疗机构执业。
其次,推行医师“业必归会”,有利于加强行业自律管理。卫生行政部门通过购买服务、委托等方式依法将部分事项交由具备条件的医疗行业组织承担。医疗机构和医师加入市医师协会,并授权市医师协会履行组织实施医师资格考试,医师执业注册和备案,医师定期考核,对会员违反职业道德规范和执业准则的行为予以惩戒等法定职责,加强行业自律管理。
“医改就是要改政府”,这是深圳医改人的“口头禅”。深圳市卫计委主任罗乐宣曾公开表示,政府加大简政放权力度,放管结合,建立起健全的管理规范和服务标准。
简政放权,这或许是医师执业注册和备案职责能够移交的政策“基石”。
提升!医疗服务价格上涨 体现医护人员工作价值
一直以来,医疗服务价格偏低为人所诟病,医生的收入不得不通过开具检查和药品等来获取。近日,媒体曝出公立医院医务人员收受回扣行为,更是这一顽疾的体现。深圳经过两年酝酿,在新年之际,发出了明确的改革信号。
近日,深圳市发改委、卫计委和人社局联合印发了《深圳市公立医院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实施方案》和《深圳市公立医疗机构第一阶段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有关工作的通知》。
通知明确:降低252项大型设备检查检验费用,取消7项挂号费空调费费用,提高357项4级手术类医疗服务项目费用,提高217项综合治疗类医疗服务项目费用。旨在理顺医疗服务比价关系。
实际上,同将医师执业注册和备案职责移交一样,此次提升医疗服务价格也是深圳医改早已布好的“棋局”。
早在2015年5月28日,在深圳市印发的公立医院改革方案中就特别指出:研究制定公立医院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方案,合理提高诊查、手术、护理、中医等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的服务项目价格,降低部分大型医用设备检查治疗价格和医用耗材定价。
在2016年12月21日发布的《深圳市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深圳市卫生与健康“十三五”规划的通知》,这一思想再次得到明确。
补偿机制不合理,让公立医院如同“困兽”一般难以放开手脚。中国社科院经济所公共政策研究室特约研究员贺滨就曾撰文指出,药价虚高和以药养医现象的存在,在于药品回扣问题迟迟未解决,这与公立医院补偿机制的不健全和医疗服务价格机制尚未理顺紧密相关。
此次,深圳医改着眼于理顺医疗服务价格机制,或将给其他地方医改树立样本。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深圳的“两升两降”还只是医疗服务价格改革的第一阶段,很多续集还将在第二第三阶段放出。比如第一阶段,有7项儿科专属项目提价30%,在第二第三阶段,将继续发力于“儿童的治疗费和手术费”。
众所周知,深圳市医学高等院校少,医学人才培养能力不足,人才“引进难、成长慢、退化快”是深圳市医疗发展的短板。这在一定程度上让深圳“更惜才”,因此,在提升医疗服务价格,体现医护人员工作价值上,深圳更应从长计议、稳扎稳打。
利好!诊所申请医保大放开
不只是前面两项举措,对于民营诊所,深圳还送上了“新年礼包”——申请医保大放开。
12月26日,深圳市人力社保局印发最新的《深圳市社会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管理办法》,自2017年2月1日起施行。
对比2014版,删除了评分85分以上的条件。此外,也没有提及诊所面积、工作人员职称等限制条件。
办法专门对多个执业地点的医疗机构给予了说明。第五条提出:医疗机构内独立核算的机构或者其持有独立的《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分支医疗机构,应当单独提出申请;医疗机构有多个执业地点的,各执业地点应当按医疗机构设置标准分别提供相应的证明材料。
有分析指出,这说明连锁诊所/医生集团的发展态势迅猛,纳入医保的需求与条件都在不断增强,连锁诊所具有品牌化、规模化、规范化等优势,是基层诊所未来的发展趋势。
深圳对医生集团的支持有目共睹。2016年,首张医生集团营业执照落户深圳,获得这张营业执照的是“深圳博德嘉联医生集团医疗有限公司”,其执业模式是医生和医院签约,医生集团和医院签服务合同,提供有价值的服务。
此外,办法中定点医疗机构应当具备的条件提到:按照医疗保险实时结算及监管要求建立医疗保险信息系统,实现医疗保险实时交易信息、药品进销存业务信息、电子病历信息、医师信息通过医疗保险信息系统接口对接。
分析认为,这是诊所进入信息系统时代的标志。
最多输入500字,目前已经输入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