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系的医院是如何包装自己的?
大学生魏则西之死成了中国“五一”节期间最受关注的消息。事情原委,想必大家已经略知一二。
今天我们不聊善恶,不谈良心与责任,我们来扒一扒莆田系到底是如何进行自我包装草菅人命的。
一、高尚的名字
不知道你没有注意到,莆田系医院的命名很有特点,什么博爱、丽人、华美、玛丽、华夏、华康、华东等等,一般的老百姓,一看到这名字,也基本很难去怀疑了。
二、神化的专家
他们会先聘请当地公立医院已经退休的老医生作为其名誉专家(并不出诊),一般来说,即使是公立医院的知名医生在互联网上也鲜有相关信息,于是他们便在医院的网站上进行包装,大肆渲染其工作经验及回春之妙手,而后在百度百科、文库、知道以及其他媒体发布与网站对应的文字信息,两者匹配后,几乎是可以以假乱真,一般的网民极难分辨,“信任感”也由此建立。
三、“先进”的技术
1.复制粘贴
首先在国外知名的医学网站找到与自己医院开设的科室相对应的医疗技术,然后把该技术的相关介绍、治疗方法等进行翻译拷贝,对医学名词及治疗方法和疗效加以修改、替换,然后上传至医院网站,如此一种全新的“权威”医疗技术便由此诞生,在魏则西事件里,就是对生物免疫疗法作用进行了无底线的夸大。
2.百度包装
在网站里充实了大量的虚假医疗技术、疗效、成功案例等文章后,再通过百度收录的新闻源媒体平台进行发布相关软文,在百度系产品发布虚假信息,百度百科、百度文库、百度知道是首选渠道,排名高,有权威,不易分辨,前面提到的百度收录的新闻媒体其实多数是一些运营状况不佳的网站,没什么流量也没什么变现的机会,于是便成为了各种虚假信息的泛滥之地,通常发布一篇医疗类新闻价格在几毛钱至几十元不等,造假成本之低、门槛之地,可见一斑。
四、无良的医生
笔者曾在莆田系医院工作过,曾亲耳听见医生坦白:病人来了,不宰他个几万块,对得起自己吗?
这些医生普遍没什么资历,各种简历基本都是造假,从莆田系的发家史我们也不难看出,能不能看好病,并不重要,何况莆田系专攻一些普通病人难以启齿的专科,比如性病、男科、整形,当然还有巨额利润的绝症。所以我们经常看到各种病人家属拉着横幅、举着牌子到莆田系医院门口大闹,也就不足为奇了。
虚假的专家、伪造的技术、缺德的医生,当一切准备就绪之后,要做的就是守株待兔了,所以你能做的就是祈祷自己不生病。
最多输入500字,目前已经输入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