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您当前位置: > 首页 > 头条 > 热点医讯> 根管治疗心得体会

根管治疗心得体会

2016-08-09 14:09:27    浏览:0    评论:0    来源: 口腔医学网
字体大小: - +

看了一些书,感觉根管治疗可以总结为一句话“彻底消除感染源,控制感染,严密充填根管,防止再感染。”这句话也可以理解为根管治疗的准则。在临床上有很多医生经常不知道或是质疑自己的操作,其实只要您的操作是符合上述原则那么它就是有利于根管治疗效果的。通过本文,总结一下近年来自己在根管治疗上的一些心得体会,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不足之处,望各位指正!

1.开髓及彻底揭顶 因Mb2及下前牙双根的高发生率,上颌六开髓应由以前的三角形发展为斜四方形,下颌前牙开髓应尽量往舌隆突方向拉。开髓方法有两种:点开髓与面开髓,个人习惯点开髓(前提是对髓腔的结构有一定的认识),找到穿髓点后顺着四周拉效率特别高,当然对于髓腔较小的还是建议面开髓。谈到开髓不得不说的一个问题—如何防止穿髓底,个人的经验是只要钻针深度不超过龈合距(准确的说应该是釉牙骨质界)一般都是安全的。彻底揭顶是寻找并找全根管的前提,现在我们应改变各牙位根管数目的旧观念(如下前牙已不再是一层不变的单根了),尽量减少全根管及部分根管遗漏的发生率。

2.修整髓室去除牙本质领建立直线通路 这点很重要可以很大程度的减少根尖偏移及器械疲劳,这里向大家推荐两个器械 Endo Z 及Diamendo 。

在基层没有条件的话我们也可以“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将金刚砂车针尖端的砂磨除即可。

自制Diamendo

3.参照点的固定 这一点很重要,我一般都是开髓去腐后先降低咬合而不是等根管预备封药后再调颌,这样做有两个好处:一,防止测长后再调颌参照点发生变化,二对于后牙有利于操作便利。

4.根管预备 对于各种预备方法大家可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手用器械个人还是推崇于冠部扩大结合平衡力法(其优点在前面的博文中已经介绍过《约诊间痛与平衡力法》),在探查及预备根管时遇到了阻力我们一定要区分是正向阻力还是侧向阻力,正向阻力就是报警信号说明已经形成台阶或是根管已经偏移,这个时候我们应该退出器械换用小号器械预弯后再行探查千万不能用蛮力,若是侧向阻力则说明安全可以继续前进。

5.根尖定位仪失灵 在临床上经常会出现根尖定位仪失灵的情况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A,锉针接触了金属冠,包括金属全冠和内冠

B,髓腔内没有干燥就进行测量,测量前应用棉球吸干髓腔C,根管内出现明显的侧支根管

D,连接线松脱 如连接线与主机接口,连接线与唇钩(这里最容易松),锉夹等

E,根尖部分完全钙化或是有充填物堵塞

F,还有一种常见情况就是能测到信号,但到不了根尖,原因多为牙本质碎屑堵塞根尖部分,这个时候我们千万不能用蛮力往根尖方向捅而是应该换用小号器械耐心地去除牙本质碎屑,通常在测量仪上看的锉可能离根尖很远,但实际上也就是1~2mm左右的距离,要是用蛮力捅开了,一是把根尖挡破坏了,二是把牙本质碎屑推出了根尖孔,前功尽弃!

6.根管充填 一定要在形成良好锥度的情况下进行根管充填,没有好的锥度根管充填肯定是不严密的,还有就是千万别偷懒,做几根毛(一个根管放两三根牙胶,这里说的是普通牙胶)的根充。根充后将牙胶烫掉并垂直加压至根管口下2mm,这样做有两个目的:一保证根管口充填物的严密,二防止多余的牙胶成为细菌的引流条。

7.隔湿问题 有橡皮障的严格操作就行了,没有橡皮障的(目前的国情)就更应在操作的过程中重视这个问题,特别是在根充的过程中一定要做好隔湿,根充后我一般都是垫完底后再照X—ray。

8.根充后冠封闭问题 个人觉得冠封闭与根管封闭应该是处于同等的位置。它可以有效的防止冠折及微渗漏,从而提高根疗的成功率。

大家都明白根管治疗是良心活,“把根留住”的口号也一直在高唱,本人希望它不光是口号而是能被真正地落到实处——广大口腔医生应用自己的细心,耐心,责任心将牙根留住、留好,留长久!!!


我也来说两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茄子口腔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最多输入500字,目前已经输入0

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请 登录注册
评论努力加载中,请稍后....
Sorry,评论加载失败啦~~~
抢沙发,抢沙发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