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线原来没有用”的背后
八月初,美联社(Associated Press)发布的侦查报道(http://bigstory.ap.org/article/f7e66079d9ba4b4985d7af350619a9e3/medical-benefits-dental-floss-unproven)指牙线的效用原来还没有强而有力的证据支持后,令人感到惊讶。不用说,美国那边的反应非常大。事后负责该报道的记者Jeff Donn一直计算着转载的新闻网站数目(http://www.poynter.org/2016/how-an-ap-reporter-took-down-flossing/424625/),后来因为太多了,数至150个他便停止计下去。
这宗新闻,在不同范畴上都有值得留意的地方。作为医疗记者,除了留意到Donn当初怎样从儿子的矫齿科牙医(正确名称其实为“牙齿矫正科专科医生”)口中得到线索外,也让人再三明白,若没有确实的证据,推论终归是推论。
以往美国政府均在每五年发布一次的《膳食指引》(Dietary Guidelines for Americans)里,建议民众使用牙线,以减低蛀牙机会(可参考2010年版本第48页(https://health.gov/dietaryguidelines/dga2010/dietaryguidelines2010.pdf))。美联社的报道也提到,美国牙医学会认为牙线清除牙菌膜,又有研究证实它有助去除齿缝间的食物渣滓。该会的网上视频并宣称牙线有助预防牙龈疾病。
不过,只要同时参考《纽约时报》的跟进报道(http://www.nytimes.com/2016/08/03/health/flossing-teeth-cavities.html?_r=0)便会了解到,这只是有待证实的推论。该报记者访问了当地的学者,其中一位提到,牙龈发炎会发展成牙周病―意即牙槽骨流失,所以当中的逻辑是:若能减轻牙龈炎,便能减慢演变至牙槽骨流失的地步。
问题是,严重牙周病要5至20年才呈现,而目前的研究为时大多不长,只有数月甚至数星期,未能证明长期使用牙线能否达到预期的效果。就如解释性新闻网站Vox引述(http://www.vox.com/2016/8/2/12352226/dental-floss-even-work)美联社报道里所涵盖的一份分析指出,理想的研究应为期12个月或以上。时间太短,有作用的话,也极为有限。
为时长一点的研究不是不可以,那得看有没有钱。美国公共电台NPR访问(http://www.npr.org/sections/health-shots/2016/08/02/488378699/does-flossing-help-or-not-the-evidence-is-mixed-at-best)了国立牙科及颅面研究院的牙医。他说,牙线效益的长期研究,实在需要经费。另外,这类长期研究做起来还有一个困难,就是牙龈疾病要数年才呈现,从那些研究里搜集得来的证据,例如牙龈出血或发炎,其实相当间接,研究人员要从它们推断出牙龈疾病(从而证明牙线能否减少蛀牙或牙周病等),并不容易。
观乎当地不同的报道,纵然证据不足,牙医团体仍然力撑牙线。可是,去年美国一项调查(https://www.perio.org/consumer/quarter-of-adults-dishonest-with-dentists)显示,四分之一受访者向他们的牙医谎称使用牙线的频密程度,更有接近一成半受访者说宁可洗厕所,也不愿意用牙线。相信美联社这则报道刊出后,应该让不少徘徊于该不该用牙线的人得到解脱。
最多输入500字,目前已经输入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