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畸条件下镍离子的析出
尽管牙科材料中有很多公认的致敏原,但是使用这些材料和变态反应几乎没有相关性。
在不同的条件下牙科合金中镍离子的析出情况已经有人开始研究。但实验室里粒子析出的研究对临床的意义还很难去评估。有学者研究从牙科铸造合金中析出的元素在细胞培养基中培养10个月,其中从镍铬合金中析出的镍粒子总量是最低的之一,大约是没平方厘米6μg。
这样低的析出速度是提取的培养介质PH在7.2的条件下行成的,正如更早的研究中所显示的,在PH2.3时超过35天中元素析出的速度远远高于此。
从这些研究中可以看出,合金暴露于不同的环境中,合金的反应是不同的,例如浸泡介质的PH值不同则效果不同。
在正畸领域,镍钛和不锈钢的镍离子析出量在第一周是不断增加的,而随后开始减少。
实验室条件下对合金进行热处理,显示这样会显著增加金属离子的析出速度至15-60倍。
另有一些研究显示,镍离子的析出与正畸弓丝中镍含量并不成比例,却和合金的性质以及矫治器的制作程序相关。
一个实验室试验,将金属器具浸入0.9%的氯化钠溶液中,显示与静态条件相比,在有功能性刺激的条件下(动态),镍累积析出量有明显增多。
正畸患者需要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这就包括常规的刷牙。
一项研究刷牙影响的体外研究显示,在使用牙膏时从镍合金中析出的元素显著的增加,但未使用牙膏时元素析出没有显著增加。还有证据显示,一些口腔漱口水可能会增加正畸矫治器中银焊接点的离子释放。
对带有正畸固定矫治器的患者唾液取样,结果显示相比没有带矫治器的患者唾液样本,镍的浓度和质量在初期都有显著增加。但3周后,这两组的唾液样本中镍的浓度和质量却没有显著差异。另一项研究取样自佩戴矫治器者第一个月和未佩戴矫治器的患者唾液,其结果和上述研究相似,也是两组之间镍和铬的浓度没有显著性差异。一项取样自31位正畸治疗初期患者血样本的研究显示,与其未带矫治器时相比,血中镍的浓度检测未有增加。
这一观察结果可能是因为口腔粘膜没有皮肤敏感,而且从牙科材料中析出的物质也可能没有生物活性。
另外,这些析出的物质可能在它们参加口腔内反应或被吸收之前就被吞下去了。
口腔内使用的材料含有个体敏感的成分时,却很少引起变态反应。事实上,对非镍敏感的个体,口内矫治器含有可知的致敏原可能会对诱导免疫耐受有好处。
金属或合金诱导和引起变态反应的能力似乎和其腐蚀的形式和模式有关。金属离子的生物活性不一定与合金中的含量有关,而取决于离子析出的量。
合金的腐蚀性是由以下几个因素决定的:合金的成分,制作过程的不同(如不同的产品热处理不同),细微结构,口腔内环境(尤其是PH值)。通常来说,合金离子析出要少于单相合金,但还需必要的离子析出数据来证明,因为含有相似成分的合金可有不同的腐蚀性。
粘膜对合金的变态反应可能很少发生,原因如下:
1.唾液不断的冲刷掉潜在致敏原后,被人体吞下。
2.口腔粘膜的血管分布使得潜在致敏原可以快速的分散。
3.细微粒的金属可抑制某些免疫系统中的趋化作用,吞噬作用和免疫应答。
4.粘膜表面很薄的角质层可减小载体蛋白与金属半抗原结合形成全抗原的能力。
最多输入500字,目前已经输入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