翼外肌上头与颞下颌关节盘关系的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翼外肌上头与关节盘的关系。方法:对47侧老年尸体颞下颌关节标本进行了斜矢状面上的解剖学和组织学研究。结果 ①显微镜下观察翼外肌上头纤维可附着于关节盘、关节囊、关节盘前附着及髁突;②翼外肌上头附着于髁突的纤维平均为52%,附着于关节盘的纤维为10%,附着于关节囊的纤维为24%,附着于下颌前附着的纤维量为4%;③翼外肌上头附着于关节盘的比例与关节盘前移无确切相关性;④翼外肌上头纤维与关节盘纤维的连接方式包括结点连接、肌腱连接和端端连接。结论:翼外肌上头主要附着于髁突,附着于关节盘的少量纤维不足以独立地使关节盘发生前移位。
【关键词】颞下颌关节 解剖学,局部 组织学
翼外肌是咀嚼系统的重要组成,多年来一直是学者们研究的重点,目前在翼外肌功能等问题上仍存在较大分歧。我们通过观察翼外肌上头与关节盘的关系,探讨翼外肌功能的形态学基础,并为进一步研究翼外肌与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的关系作准备。
材料与方法
一、材料
北京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放射实验室保存的颞下颌关节解剖学及组织切片资料。该资料来源于71具老年尸体头颅,男性50具,女性21具,年龄60岁以上,生存时颞下颌关节病史不详。共获得91侧关节,均分切为外、中、内和内极四块,其中内块与中块间采用与矢状面呈约30度的“ 斜矢状”分切法,标本经脱钙,常规石蜡包埋后做间断性连续切片,HE染色[1]。按以下条件选取了47侧标本供研究用:①盘前部结构完整;②垂直向上包括翼外肌上头全部及翼外肌下头大部分;③前界位于翼外肌上、下两头融合处前方。对这些标本根据肉眼观察记录的盘位及骨质情况进行分组:其中盘无移位且无骨质改变的11侧;盘无移位有骨质改变的标本12侧;盘前移位无骨质改变的标本4侧;盘前移位有骨质改变的标本15侧;盘穿孔有骨质改变的标本5侧。
二、观察方法
翼外肌上头入盘量的观察:
(1)47侧关节中有68块标本包括翼外肌上头(表1),每块随机选取3个切片观察,不足3个的全部选取。
(2)对每一切片,应用北京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放射科研制的数字化图像处理系统[2],在能区分出进入髁突与进入关节盘-囊复合体(disc-capsule complex)两部分肌束且距髁突最近位置,测量肌束的宽度,计算出两部分肌纤维的比例。
表1 含有翼外肌上头的68块标本分布情况(块)分组内极块内块中块合计
盘位正常无骨质改变组69217
盘位正常有骨质改变组88521
盘前移无骨质改变组2215
盘前移有骨质改变组414220
盘穿孔有骨质改变组1405
合计21371068
(3)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进入盘-囊复合体部分的纤维,确定这部分纤维的确切附着;同时,在肌纤维进入盘-囊复合体处进行肌细胞计数,以肌细胞数表示各部分肌纤维的量。
(4)综合(2)、(3)两项测量结果,经数学计算出每块标本翼外肌上头各种附着的肌纤维比例。
2.以光学显微镜观察翼外肌进入关节盘的肌纤维与关节盘胶原纤维连接方式。
结果
1.进入盘-囊复合体的翼外肌上头纤维有四种走行:①肌纤维进入关节盘,与关节盘纤维相连;②肌纤维止于盘前区,与盘前区的纤维或疏松组织相混成为关节囊的一部分;③肌纤维与盘下颌前附着纤维相连(图1);④肌纤维经关节盘下颌前附着的下方附着于髁突(图2)。其中第四种纤维因与翼外肌上头下部不进入关节盘-囊复合体而直接附着于髁突的纤维相同,最终均附着于髁突,计算肌纤维量时归入一项。各组标本翼外肌上头附着比例均值见表2。全部标本翼外肌上头平均有10%的纤维入盘,24%的纤维附着于关节囊,14%的纤维附着于下颌前附着,52%的纤维附着于髁突,观察结果与盘位正常无骨质改变组的结果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P>0.05)。本资料中翼外肌上头的附着存在个体差异,38侧关节标本(38/47)翼外肌上头附着于髁突的纤维多于其他附着方式的纤维,9侧关节标本(9/47)翼外肌上头附着于髁突的纤维极少,其中5侧完全无翼外肌上头附着于髁突;此外,也发现3侧关节标本无翼外肌上头入盘。
2.翼外肌上头入盘比例与盘的位置及盘穿孔的关系见表3,经统计学分析(t检验),各组均值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
3.翼外肌上头与关节盘纤维附着方式有以下几种:
(1)结点连接:翼外肌上头肌纤维与盘纤维之间有一略显膨大的结点状结构把二者连接起来,结点处可见多个椭圆形蓝染的细胞核,周围有粉染的纤维状结构(图3)。
(2)肌腱连接:翼外肌上头肌纤维的末端横纹消失与肌腱融合,肌腱伸入关节盘与盘纤维相连。肌腱与盘纤维均为粉染纤维,肌腱直而粗大,盘纤维纤细均匀,走向略呈弯曲状,两者相连的准确位置难以确定(图4)。
(3)端端连接:翼外肌上头肌纤维与盘纤维直接相连,两者之间未见其它结构(图5)。
在有确切翼外肌上头入盘的37块标本中,12块存在结点连接,17块存在肌腱连接,8块存在端端连接。
讨论
1.翼外肌上头与关节盘的附着关系:本研究观察标本数量较多,且采用斜矢状分切,进行肉眼及光学显微镜组织学观察的综合分析认为,翼外肌上头主要附着于髁突,而附着于关节盘、关节囊及下颌前附着的纤维比例远小于附着于髁突的纤维比例。这
表2 各组标本翼外肌各种附着比例均值(%)
注:附着分类:A 附着于关节盘,B 附着于关节囊,C 附着于下颌前附着,D 附着于髁突
表3 翼外肌上头入盘比例与盘移位及盘穿孔的关系
项 目盘位正常组盘前移组盘穿孔组
内块标本SLP
入盘比例均值(%)12116
例数17164
一结果支持Schmolke[3]、陈传俊、皮昕[4]及Cappentier[5]的研究结果,而不支持翼外肌上头大部分附着于关节盘的观点[6],不支持翼外肌上头完全附着于髁突的观点[7]。本研究发现翼外肌上头的附着本身具有复杂性,若观察标本数量较少或未进行连续观察,则可能影响观察结果得出不同结论。
2.翼外肌上头肌纤维与关节盘附着的方式:肌腱与盘纤维主要成分为胶原纤维,胶原排列不同,两者准确的融合处常不易确定。当翼外肌上头纤维与盘纤维间的肌腱短粗时,可能出现结点状连接,这种连接方式中,两种纤维的组成成分、构成机理尚待进一步研究。对于端端连接可能是翼外肌上头纤维与盘纤维直接接触,也可能是两种纤维之间存在极少的光学显微镜无法分辨的某些结构,亦有待证实。
3.翼外肌上头附着与盘移位、盘穿孔的关系:本研究比较翼外肌上头入盘比例,在盘位正常组与盘前移组及盘穿孔组间的差异无显著性,即在关节盘移位、盘穿孔标本中无特异的解剖学基础。
本研究结果显示,翼外肌上头直接附着于关节盘的纤维极少(平均仅10%),这部分纤维与附着于关节囊和下颌前附着的纤维关系密切,无论从数量还是从结构上都不可能使关节盘前移位。本研究支持翼外肌上头的主要作用是控制盘前缘与髁突之间的距离、维持关节盘与髁突位置相对稳定的观点,认为当翼外肌上头无法维持关节盘与髁突的相对位置时,可能在盘位改变中有一定作用。
图1 翼外肌上头部分纤维附着于下颌前附着(↑),D:关节盘,C:髁突(HE×20)
图2 进入盘-囊复合体的翼外肌上头纤维(↑)经下颌前附着下缘附着于髁突,AE:关节结节,AA:关节盘下颌前附着,C:髁突,D:关节盘(HE×20)
图3 翼外肌上头纤维通过结点与关节盘连接,SLP:翼外肌上头;D:关节盘,N:结点(HE×400)
图4 翼外肌上头纤维通过肌腱与关节盘连接,AE:关节结节,SLP:翼外肌上头纤维,D:关节盘,T:肌腱(HE×20)
图5 翼外肌上头纤维与关节盘纤维端端相连(↑),SLP:翼外肌上头纤维,D:关节盘(HE×200)
参考文献
1.孙莉,马绪臣,邹兆菊,等.颞下颌关节结构紊乱的解剖学及病理学观察.中华口腔医学杂志,1995,30:238-241.
2.马绪臣,张刚,陈后金,等.牙根尖片数字减影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中华口腔医学杂志,1995,30:323-325.
3.Schmolke C.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emporomandibular joint capsule articular disc and jaw muscles. J Anat, 1994. 184:335-345.
4.陈传俊,皮昕.翼外肌的解剖及其临床意义.实用口腔医学杂志,1991,71:227-230.
5.Cappentier P, Yung JP, Marguelles R, et al. Microscopical study of the superior lateral pterygoid muscle's attachment. J Dent Res, 1986, 65:1033(abstract).
6.Porter MR. The attachment of the lateral pterygoid muscle to the meniscus. J Prosthet Dent, 1970, 24:555-561.
7.Wilkinson TM.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disk and the lateral pterygoid muscle in human temporomandibular joint. J Prothet Dent, 1988, 60:715-724.
最多输入500字,目前已经输入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