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医疗,人情味的圈子挺好“混”
“人情味”三个字,充斥在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心里,它不仅仅只是存在于“民营医疗”。
群里面超过8成的小伙伴,应该都是民营医疗行业里的;我记得我当时和一个行业里的朋友聊天的时候说起过:我们这一群人,曾经有很多的对医疗不热情、不喜欢、不愿做,但就像轮回一样的,现在这群人,又同时把医疗当成了我们自己的使命、我们的梦想和我们的信仰。
是的,就是梦想这个词,使命、信仰这个词,打动了我。医疗应该是有使命感的,医疗也应该成为整个团队、整个行业、整个社会的信仰。群里有很多的大咖,我是90后,同样在医疗行业里是一个晚辈,金子把我放到头一个来讲“打头阵”,很感谢生命里遇到她,当然也很感谢生命把我推到这个行业来。
我今天想分享三个我看到的故事,然后,我们从这个故事里面来讲讲这个我们又爱、又恨、又怕的“人情味”。
第一个想要给大家分享的是一个我们行业里的现象:有些二三级城市的医院企划主任或是负责人,实际上也就在某个大集团做了个把月的文案,什么都不懂,于是乎,有一些医疗行业的合作商就吐槽:被这些人搞S,你说TA不懂吧,TA又有点一知半解。
从这个事情上来讲,其实不难看出民营医疗甚至是许多传统企业的“家族式管理方式”都存在一定的诟病:也许可能是组织方式还停留在最原始的“任人唯亲”,也许可能是项目经验不足导致企业转型难……
我说过,任何的创新也好、转型也罢,实际上都是组织方式和管理方式的创新;创新绝对不是一个创意就能撬起地球,也不可能是一个创意撬起地球。说回刚那个案例,我们不能说这个文案凭什么要在大集团呆个把月就去二三级城市做主任做负责人,而应该直指这个医院的HR(这个HR,有可能是企业的人事也有可能是举荐者当然也有可能是老板本身,我想说明的事,其实一个企业最资深最大责任和权利的HR就是老板):为什么在人才的判定上如此草率?为什么没有一个详细而周全的招聘计划?你是真的理解你的企业在做什么?还是说,你连你自己想要的是什么都不知道……
我们经常都会讲一些大道理,大道理谁都会讲,可是只有深度没有宽度,像根棍子,立不住;只有宽度没有深度,是棍子横放,也立不住。
亲身做项目,从实干中学习,是最好的培养人、教育人的方法;只有把学到的东西真正运用于各种项目中,才能证明自己真的学会。再次回到我们刚才说的那个案例,作为执行层面的人,如果你是那个文案,或者说,这样的事情也发生在你的身上、你的企业,我们不来思考一个问题:“离开了人情味,你是谁”?你还能拿那么高的工资、享受这么好的待遇、过这么安逸的生活吗?
好,如果能,恭喜你,请你继续保持;如果不能,我们就需要思考:下一步,我要如何做出改变?其实,每个人都是天生的项目经理,心中都有一些愿望要实现,或者对现实中的一些问题和弊端都有立即上前解决的冲动;既然如此,那就不妨组一拨人、借些资源、同心协力做出结果,培养自己担责任的习惯。
——我们需要明白,培养自己不是企业的责任,而是自己的事;只有自己的成长是永久性的。
第二个案例,想和大家分享关于那个长海医院捐献一个肝脏和二个肺还有两个角膜的事情;他是一名34岁的年轻医生,受者是51岁的素昧平生的患者;一个医生的善良,让四位濒临死亡的患者重新站立,两位黑暗中摸索的患者重见光明。
这个案例,说的也是“人情味”;我在一开始的时候就和大家说到,医疗行业里,有许许多多的小伙伴,把医疗当成理想、使命、情怀和信仰;医生也是一样,这次的魏则西事件,我不晓得大家有没有留意到一个细节,几乎所有的患者都在骂医院、骂莆田人,但几乎没有人去骂医生;我很庆幸,群众对于医生的信任度,还是很高的,尽管也有医闹,尽管也有医患纠纷,但庆幸,都是个案。
——人情味,也存在于医患之中。
第三个案例想给大家分享一个关于左宗棠下围棋的事情;据说,左宗棠很喜欢下围棋,而且,还是个高手。有一次,左宗棠微服出巡,看见有一茅舍,横梁上挂着匾额“天下第一棋手”,左宗棠不服,入内与茅舍主人连弈三盘。主人三盘皆输,左宗棠笑道:“你可以将此匾额卸下了!”随后,左宗棠自信满满,兴高采烈地走了。没过多久,左宗棠得胜归来,又路过此处,他又好奇地找到这间茅舍,赫然看到“天下第一棋手”之匾额仍未拆下。左宗棠入内,与主人再下三盘。这次,左宗棠三盘皆输。左宗棠大感讶异,问茅舍主人何故?主人答:“上回,您有任务在身,要率兵打仗,我不能挫您的锐气,现今,您已得胜归来,我当然全力以赴,当仁不让啦!”
所以,人情味,我们不妨也把它理解成一种为人处世的态度和智慧;聪明不一定有智慧,但智慧一定包括聪明。世间真正的高手,是能胜,而不一定要胜,有谦让别人的胸襟;能赢,而不一定要赢,有善解人意的意愿。
生活又何尝不是如此呢?能想他人所想的,才叫“人情味”,如果硬把“人情味”套到人家脑袋上让别人不舒服,那我们还不如没有“人情味”;如果要拓展开来讲,可能我们又要讲到“拒绝”、讲到“情商”了。
音音很希望,我们少一点家族式企业里头的“人情味”,多一些像那名34岁医生的信仰式的“人情味”、也多一些如左宗棠偶遇到的茅舍主人般智慧的替他人着想的“人情味”……
“人情味”如利剑,取决于用它的人。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但谢谢生命中一切的故事,才让我们做出璀璨的作品。
最多输入500字,目前已经输入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