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您当前位置: > 首页 > 头条 > 热点医讯> 口腔执业(助理)药理讲义

口腔执业(助理)药理讲义

2016-08-27 13:13:14    浏览:0    评论:0    来源: 医考部 中国好牙医
字体大小: - +

抗高血压药

利尿药  氢氯噻嗪

钙拮抗药  硝苯地平---严重高血压  维拉帕米--轻中度高血压

Β受体阻断药  普萘洛尔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   卡托普利

氯沙坦----合并糖尿病肾病的高血压

第一节 利尿药 氢氯噻嗪、呋塞米

机制:排钾利尿

氢氯噻嗪:临床治疗高血压以噻嗪类利尿药为主  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维拉帕米)

第二节 钙拮抗药  硝苯地平、维拉帕米、地尔硫卓

作用机制是:阻滞Ca2+内流

其中硝苯地平对重度高血压较好,而维拉帕米和地尔硫可用于轻、中度高血压。

第三节 β受体阻断药 普萘洛尔

适用于年轻、心排血量高或肾素活性偏高的患者,轻中型高血压

第四节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  卡托普利

机制:抑制Ⅰ型、减少Ⅱ型

【临床应用】

适用于各型高血压,如原发性及肾性高血压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卡托普利

【不良反应】——刺激性干咳、低血压。

第五节 氯沙坦  氯沙坦为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药

临床应用:治疗心衰、心梗伴发糖尿病肾病的高血压

利尿药和脱水药

脱水药 --甘露醇---治疗脑水肿

袢利尿药  --速尿药、高效利尿药

中效利尿药--- 噻嗪类

低效利尿药 --- 保钾利尿药

碳酸酐酶抑制药---乙酰唑胺

渗透性利尿药--甘露醇

第一节 袢利尿药

袢利尿药包括呋塞米(速尿)、依他尼酸(利尿酸)、布美他尼(丁苯氧酸)。

要作用部位在髓袢升支粗段

机制:抑制NaCl的重吸收,降低肾的稀释与浓缩功能,从而产生利尿

临床应用:治疗严重的水肿:肺水肿、脑水肿

【不良反应】

1、水与电解质紊乱:表现为低血容量、低血钾、低血钠、低氯性碱血症,长期应用还可引起低血镁【钾钠氯镁】

2.耳毒性:表现为耳鸣、听力减退或暂时性耳聋,呈剂量依赖性。

布美他尼(丁苯氧酸)的耳毒性最小,为呋塞米的1/6。依他尼酸最易引起

第二节 噻嗪类【中效利尿药】

氢氯噻嗪

【药理作用】

1.利尿作用抑制髓袢升支粗段皮质部氯化钠的再吸收,产生中等效能的利尿作用。

2.抗利尿作用 ---治疗尿崩症

3.降压作用---治疗轻中型高血压

临床应用:水肿、高血压、尿崩症

【不良反应】——低血钾

电解质紊乱 如低血钾、低血钠、低血镁、低氯碱血症等,合用留钾利尿药可防治。

第三节 保钾利尿药【低效利尿药】螺内酯

治疗:醛固酮增加的顽固性水肿

【不良反应】

久用可引起高血钾 性激素样副作用,可引起男子乳房女性化和性功能障碍、妇女多毛症

第四节 碳酸酐酶抑制药 乙酰唑胺(醋唑磺胺)

机制:抑制碳酸酐酶的活性而抑制HC03-的重吸收

【临床应用】

治疗青光眼 乙酰唑胺应用最广的适应证。【闭角型青光眼---毛果芸香碱】

哪一种药物不能用于青光眼患者---阿托品

利尿药不良反应的比较

第五节 脱水药

甘露醇——脑水肿首选药

【临床应用】

1.脑水肿和青光眼    2.预防急性肾衰竭

作用于血液及造血器官的药物

第一节 肝素——体内体外抗凝药

作用机制主要是增强抗凝血酶Ⅲ(AT Ⅲ)对凝血因子的灭活作用

【临床应用】防止血栓的形成和扩大.  2.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早期应用

体外抗凝

第二节 香豆素类抗凝血药 华法林

【药理作用】——体内抗凝血药——VK拮抗剂。

抗凝机制是:抑制Vk 阻滞了凝血因子子Ⅱ、Ⅶ、Ⅸ、Ⅹ的羧化作用  2、7、9、10

治疗: 血栓栓塞性疾病

第三节 抗血小板药物

一)阿司匹林

【作用、作用机制】——抑制血小板聚集。

【临床应用】

主要用于血栓栓塞性疾病、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后,防止血小板血栓形成。

第四节 纤维蛋白溶解药——链激酶——溶栓药

药理机制:与纤维蛋白溶酶有关

【临床应用】主要用于治疗血栓栓塞性疾病。

第五节 促凝血药——维生素K

【临床应用】

1.维生素K缺乏所致的出血:新生儿颅内出血效果好

2.过量应用香豆素类、水杨酸类等所致的出血。

第六节 抗贫血药  叶酸  V B12  铁制剂

(一)铁制剂的临床应用 缺铁性贫血

(二)叶酸   四氢叶酸是一碳单位传递体

治疗:巨幼细胞贫血症

VB12 : 巨幼细胞贫血症

第七节 血容量扩充剂——右旋糖酐

机制:增加血浆渗透压(甘露醇也是)

【临床应用】主要用于低血容量性休克,包括急性失血、创伤和烧伤性休克

组胺受体阻断药

第一节 H1受体阻断药 -----抗过敏用药 【扑尔敏 息斯敏】

苯海拉明、异丙嗪、氯苯拉明

机制:阻断H1受体

【临床应用】过敏/止吐

1.皮肤黏膜变态反应性疾病对荨麻疹、过敏性鼻炎等疗效较好,可作为首选药物。

注意——对支气管哮喘疗效差,对过敏性休克无效(肾上腺素)。

2.防晕止吐用于晕动病、放射病等引起的呕吐,常用苯海拉明和异丙嗪。 (对比——氯丙嗪无效)

3、冬眠合剂:氯丙嗪、异丙嗪、哌替啶(杜冷丁)

中枢抑制作用 尤以第一代药物苯海拉明和异丙嗪为甚,表现有镇静、嗜睡

第二节 H2受体阻断药-----治疗溃疡类用药

机制:竞争性拮抗H2受体,抑制组胺引起的胃酸分泌

【临床应用】① 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

作用于呼吸系统的药物【支气管收缩 扩张】

1.支气管扩张药  沙丁胺醇  特布他林

作用机制:选择性激动β2受体

2.茶碱类——氨茶碱

作用机制:抑制磷酸二酯酶(PDE)

3.治疗支气管哮喘

急性重度哮喘或哮喘持续状态时可采用氨茶碱静脉注射或静脉滴注,以迅速缓解喘息与呼吸困难等症状。

抗过敏平喘药——色甘酸钠

【药理作用】——抑制肥大细胞。

预防支气管哮喘 过敏性鼻炎

抗炎平喘药——糖皮质激素(不讲)

作用于消化系统的药物  消化道溃疡、出血,幽门螺杆菌感染,反流性食管炎

奥美拉唑----强大持久的抑酸药----反流性食管炎【反流性食管炎效果较好——首选药】

药理作用:抑制氢离子【H+-K+-ATP酶(H+泵)】的分泌和释放

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

【临床应用】抗炎、抗严重感染、自身免疫力疾病、过敏性休克、器官移植排斥反应

过敏性紫癜

感染中毒性休克,在有效的抗菌药物治疗下,可及早、短时间突击使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

过敏性休克,糖皮质激素为次选药,可与首选药肾上腺素合用。

【不良反应】——危险的灵药(重点是危险,不良反应多且严重。)

1.长期大剂量应用引起的不良反应

(1)消化系统并发症:诱发或加剧胃、十二指肠溃疡,甚至造成消化道出血或穿孔

(2)诱发或加重感染  (3)医源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表现为满月脸、水牛背、皮肤变薄、多毛、水肿、低血钾、高血压、糖尿病等

2.停药反应  医源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

反跳现象  突然停药或减量过快而致原病复发或恶化

甲状腺激素及抗甲状腺药物

抗甲状腺药

一、硫脲类  丙硫氧嘧啶

【药理作用及机制】

1.抑制甲状腺激素的合成

2.抑制外周组织的T4转化为T3

【临床应用】甲亢给药、甲亢术前准备、  甲状腺危象的辅助治疗

【不良反应】

1.过敏反应-------最常见

2.粒细胞缺乏症------最严重不良反应

二、碘及碘化物

1.小剂量的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可预防单纯性甲状腺肿

2.大剂量碘有抗甲状腺作用

胰岛素及口服降血糖药

第一节 胰岛素

【药理作用】——促进糖原和脂肪的储存/蛋白质的合成,增加葡萄糖的氧化。【三大代谢的影响】

【临床应用】  1型糖尿病需终身用药;发生各种急性或严重并发症的糖尿病。如酮症酸中毒及非酮症性高渗性昏迷

第二节 口服降血糖药

一、罗格列酮——胰岛素增敏剂

主要用于治疗胰岛素抵抗和2型糖尿病

二、磺酰脲类 格列齐特

【药理作用及作用机制】

1.用于胰岛功能尚存的2型糖尿病且单用饮食控制无效者。

2.尿崩症 ——氯磺丙脲的独特作用【氢氯噻嗪、卡马西平】

β-内酰胺类抗生素

第一节 青霉素类抗生素

抗菌----球菌 杆菌 螺旋体 放线菌

【临床应用】:肺炎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草绿色链球菌、螺旋体

【临床应用】

1.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蜂窝织炎、丹毒、猩红热、咽炎、扁桃体炎、心内膜炎等;

2.肺炎球菌引起的大叶性肺炎、脓胸、支气管肺炎等;

3.脑膜炎奈瑟菌引起的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4.放线杆菌病、钩端螺旋体病、梅毒、回归热的治疗。

5.与抗毒素合用治疗白喉、破伤风等

【不良反应】——重点!

1.变态反应

最严重的是过敏性休克——在所有的抗菌药中发生过敏性休克是最高的

过敏性休克--肾上腺素】

2.赫氏反应 全身不适、寒战、发热、咽痛、肌痛、心跳加快等症状称为赫氏反应

氨苄西林(氨苄青霉素)阿莫西林(羟氨苄青霉素)对青霉素过敏的患者可以使用

第二节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

第一代头孢菌素  对G+菌作用强,但对G-菌的作用弱

头孢拉定

临床应用

主要用于治疗敏感菌所致呼吸道和尿路感染、皮肤及软组织感染。

第二代头孢菌素——对G-菌的抗菌明显增强,肾毒性下降。但对G+菌的作用下降。

头孢呋辛

临床应用

用于敏感菌所致肺炎、胆道感染、菌血症、尿路感染和其他组织器官感染

第三代头孢菌素——铜绿假单胞!对G+菌的作用继续下降!

头孢噻肟 头孢他啶

临床应用

可用于危及生命的败血症、脑膜炎、肺炎、骨髓炎及尿路严重感染的治疗,能有效控制严重的铜绿假单胞菌感染。

第四代头孢菌素——完美! 第四代:广谱、高效、耐酶、对肾脏无毒。

(一)特点

1.对G+菌、G-菌均有高效。

2.对β-内酰胺酶高度稳定。

3.对肾脏几乎无毒性。

头孢匹罗  头孢唑兰

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抗生素

第一节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红霉素  对G+菌有强大的抗菌作用(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军团菌高度敏感

【临床应用】——耐青霉素或对其过敏者 也能用于厌氧菌引起的口腔感染和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等非典型病原体所致的感染

第二节 林可霉素类抗生素

对各类厌氧菌有强大抗菌作用

【临床应用】——骨髓炎为首选药,厌氧菌(灭滴灵、甲硝唑)。

①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骨髓炎为首选药。

②主要用于厌氧菌感染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庆大霉素

作用机制——抑制蛋白质合成全过程

【不良反应】 1.耳毒性

发生率依次为新霉素>卡那霉素>链霉素>西索米星>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妥布霉素>奈替米星

2.肾毒性 4.过敏反应

四环素类及氯霉素

第一节 四环素类 广谱抗菌药

霍乱首选药

【临床应用】

立克次体感染(斑疹伤寒、Q热(由Q热立克次氏体引起)和恙虫病等),四环素类是首选药。

不良反应:四环素牙

第二节 氯霉素类  快速抑菌

治疗伤寒副伤寒

1.耐药菌诱发的严重感染:如无法使用青霉素类药物的脑膜炎、多药耐药的流感嗜血杆菌感染。

2.伤寒:首选氟喹诺酮类或第三代头孢菌素,由于氯霉素成本低廉,某些国家仍用于伤寒

3.立克次体重度感染可选用(轻度感染——四环素)

4.眼科的局部用药,治疗敏感菌引起的眼内感染、全眼球感染、沙眼和结膜炎

【不良反应】

1.药理学毒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2、灰婴综合征:大剂量使用氯霉素可致早产儿和新生儿药物中毒,表现为循环衰竭、呼吸困难、进行性血压下降、皮肤苍白和发绀,称为灰婴综合征

人工合成的抗菌药

第一节 第三代喹诺酮类药物

泌尿生殖器感染-------环丙沙星(首选)

环丙沙星是铜绿假单胞菌性尿道炎的首选药

呼吸系统感染----左氧氟沙星

.呼吸系统感染: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与万古霉素合用,首选用于治疗青霉素高度耐药的肺炎链球菌感染

第二节 磺胺类——慢效抑菌剂

【作用机制】阻止细菌氢叶酸合成,从而影响核酸合成而发挥抑菌作用

治疗:流行性脑膜炎

有过敏反应

第三节 其他类 甲氧苄啶

【抗菌作用】是细菌二氢叶酸还原酶抑制剂


我也来说两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茄子口腔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最多输入500字,目前已经输入0

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请 登录注册
评论努力加载中,请稍后....
Sorry,评论加载失败啦~~~
抢沙发,抢沙发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