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齿矫正不是越快越好 莫要催促医生
在日常诊治患者中,经常有心急的患者会在复诊的时候问:“大夫,能不能再快些呢?”“我能不能复诊间隔再短些?”甚至有的会说:“大夫你多加些力量,我不怕疼!”然而,牙齿的移动是有其生物学规律的,在正畸过程中,只有根据生物学规律,科学地运用力量才能达到既快又好的目的。
牙齿矫正有其自身的特点:
首先,畸形的矫治不同于一般疾病的治疗需要打针吃药,它主要依靠在口腔内部或外部戴用矫治器,对牙齿、牙槽骨及颌骨施加适当的“生物力”,使其产生生理性移动,从而矫治畸形。
其次,疗程较长。矫治时牙齿、颌骨的移动是渐进的,在矫治过程中,由医生对矫治器进行适当的加力,达到逐渐移动牙齿的目的,因此疗程较长,一般为2年左右,复杂的畸形可能更长。矫治过程中患者一般需每隔3~4周到医院复诊一次,复诊时主要根据矫治情况,对矫治器进行适当的调整。频繁复诊加力,以求“快速整牙”,牙齿不但不会速度加快,反而会起相反作用,同时还会发生牙槽骨的潜行性吸收、牙周组织得不到修复,从而造成牙齿松动、疼痛,甚至牙根吸收、牙髓坏死。正是欲速而不达。
另外,需要医患双方的合作。矫治的作用力由矫治器提供,患者认真戴用才能使其发挥作用。尤其是戴活动矫治器的患者,医患的配合直接决定了疗程的长短和治疗的最终效果。
最后,矫正治疗具有一定程度的不可逆性,不像配眼镜,一副不合适可以再做一副。尤其对于那些拔牙病例,一旦矫治失败,再次治疗成功的难度很大。
最多输入500字,目前已经输入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