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肩台瓷与全包瓷的区别
肩台瓷和全包瓷都是技工室常见的制作项目,但其制作目的和制作的难易程度上却存在很大的区别,下面将通过以下内容进行论述:
肩台瓷通常叫做全瓷边,它是在烤瓷牙的唇边或颊侧颈缘0.5~1mm宽度的位置,用专门的肩台瓷粉来完成,而不是金属直接接触牙龈。
优点:颈缘不会透黑,还可避免金属刺激、接触牙龈,而是价格也便宜、实惠,所以它是广大客户、患者常选的项目。但其缺点是不如金属边烤瓷耐用,相对易碎裂,并且对我们临床医生备牙和取模的技术要求比较高,要求模型的肩台准确并且清晰。
全包瓷则是唇侧、颊侧按正常制作,金属边缘伸展到位,而舌侧不做金属舌肩(舌侧金属带),将其打磨成和唇、颊侧一样的厚薄,然后全部上瓷,在其表面不能漏一点金属。
优点:表面美观、漂亮,无漏金属,而且不会加收费用;但其缺点是基牙条件要好,而且最好不要带有缺失牙,否则其强度不能保证,会影响假牙的使用寿命。另外对医生的戴牙技术也要求比较高,试戴过程中稍不小心在脱冠的时候容易造成崩瓷。因此全包瓷虽然不计费,但不提倡,请各位临床朋友在选择项目时多注意基牙条件以及权衡自己的戴牙情况。
在制作工艺上对肩台瓷和全包瓷的要求就更不一样了。肩台瓷从临床的备制到整个制作过程都要复杂得多,并不是我们一些医生朋友想象的就是把唇颊侧的金属做短点,瓷做长的问题,它从技术方法和材料上都跟普通的烤瓷制作完全不一样。作为全包瓷则只需要按普通烤瓷牙的正常制作即可。肩台瓷其肩台的备制非常重要,它直接影响制作的肩台瓷效果是否成功和美观。唇颊侧肩台宽0.5 ~1mm左右,深入游离龈缘部分肩台宽度为0.5mm左右,深入游离龈下0.5mm左右,它通常有直角和钝角肩台(90°和120°,但最好是135°肩台),并且取模必须在排龈的前提下做到清晰准确,通常的说法就是在模型的颈缘处我们用肉眼要能够分辨和判断出软组织(牙龈)和硬组织(牙体),这样才便于后期加工厂制作。支台对肩台边缘的处理必须十分小心:不可用手术刀刻边缘,以免伤到它。而是用大钨钢针直接车至离肩台边缘0.3mm处,再用手术刀削边缘,以免跳石膏,导致边缘破坏而制作不准或无法制作。蜡形制作时将肩台瓷边缘做到支台与肩台交接界处,均匀的留0.5~1mm的空间距离,再将边缘修顺,并且一定要非常贴合。金属处理时必须保证金属边缘在基牙与肩台的交接处,并且宽度均匀一致(0.5~1mm左右),随肩台边缘成弧线,转角必须顺,不能有锐角,金属边缘斜顺紧贴基牙,不可有倒凹、锯齿状、刺手感,OP完成以后由上瓷开始堆肩台瓷。之前的所有工作是基础,也是非常重要的,每一个环节、细节都会影响到肩台瓷堆制的好与坏,因此每一个环节都不容忽视,而且必须做好。肩台瓷通常不能一次完成,因为瓷粉经过烘烤以后会收缩,出现不贴合,拉开等不良现象,因此还须进行第二次或第三次上瓷,直到肩台瓷边缘与基牙边缘贴合为准。而且不能上得太厚或太薄。如果太厚,就没有起到肩台瓷的效果,同时也会产生拉开现象;如果太薄,堆瓷后会因为瓷粉的拉力把瓷边拉起,导致边不贴合;车瓷抛光时必须非常小心,否则会损伤瓷边。在后期制作时尽量减少回炉次数,上釉时需要补瓷边仅限一次,否则瓷边就会因进炉次数过多而烧得圆溜溜的,失去瓷边的作用。而全包瓷的制作就不用这么复杂,只需按普通烤瓷一样的手法和要求就可以了。
综上所述,肩台瓷与全包瓷存在较大差异,而且在临床上的要求也不一样,肩台瓷较大众化,但从基牙的备制到整个工艺过程都要求非常高,所以希望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愿意与口腔临床界朋友一道相互交流,相互学习,把肩台瓷、全包瓷和其他口腔修复项目做得更好,更完美,以满足患者对口腔修复体的需求,从而为推动口腔事业的进一步发展而做出我们这一代人应有的贡献。
最多输入500字,目前已经输入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