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您当前位置: > 首页 > 头条 > 口腔新闻> 吓人的“表情包”摆满一屋子 南医大有个“重口味”的口腔博物馆

吓人的“表情包”摆满一屋子 南医大有个“重口味”的口腔博物馆

2016-05-20 10:11:03    浏览:0    评论:0    来源: 新浪
字体大小: - +

陈列在玻璃柜里的脸部模型。

各种口腔模型。

双目紧闭,有的唇瓣裂开,有的烂掉半边,还有的牙齿横七竖八地裸露在嘴唇外。这不是身处好莱坞大片现场,而是南京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的院史陈列馆。这批“脸部模型”有七八十个,属于口腔医学科的“孤本”,不轻易展示。就算在南医,知道它们的人也不算多。

这里珍藏着记录口腔病的“脸模”

走进陈列馆,一张张“重口味”的“脸”陈列在玻璃柜里的支架上,乍一看让人觉得十分惊悚。别害怕,这不是真的脸,而是七八十个脸部模型。每种模型上标注着一种口腔疾病,如双侧唇裂、左侧唇裂等。

口腔医学院的王光桦老师告诉记者,这些模型的保存性、完整性和病种数量之多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属前列。这些模型制作于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王光桦老师正是制作者之一,那时候的牙科技术还比较落后,许多病人由于走马牙疳、梅毒等感染性疾病或唇腭裂等发育畸形以及外伤等原因导致面部破损。以前的农村患者家里条件不好,很多病都是拖到严重才选择去医院看,所以,口腔医院会接待许多患有疑难杂症的病人。“南京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的先辈们觉得,这些病都比较奇特,出于搜集病案资料、为临床医学提供教学参考的目的,当时的一批老专家绞尽脑汁发明出特殊处理技术,将病患的人脸复制了下来。”

从胎儿到老人的模型这里全有

陈列馆里有着从胎儿、婴儿、少年、青中年到老年时期下颌骨角度的口腔模型;有孩子乳恒牙交替的模型;有一类牙齿不同切面的展示图;甚至还有人、牛、山羊、野猪、猴、鼠的口腔模型。陈列馆里有一个保存完好的牛头骨。“可以从头骨看到,牛只有磨牙,所以它没办法咬,只能咀嚼草。”王光桦老师谈起它的来历,津津乐道。当时,好几个人把它买下来,有十几斤重,那个年代,肉可是不能浪费的,他们把牛头拿到食堂,用大锅煮烂,吃牛肉,喝牛肉汤。吃饱喝足,几个人才开始制作模型。

“由于年代久远,很多病种如走马牙疳等在现代已经很少出现。这大概是最后一批病种这么齐全的人脸模型了。”做口腔模型费时费工费力,也相当枯燥。在越来越市场化的今天,没有人愿意花时间学这门手艺,也不愿意花时间做这些模型。而且随着医学的发展,像胎儿的标本几乎没有了,人类这一时期的口腔模型也就没有了。“我们那一批制作模型的老师,现在只剩下我一个了,其他老师都去世了。这批模型可以说是孤本了。”

“脸模” 是怎么做出来的?

那么这些脸模是怎么做出来的呢?王光桦老师告诉记者,制作脸模并非易事。

首先,需要在征得病人同意的前提下,用凡士林涂满患者脸部,然后在眼睛上贴上纱布,鼻孔中插入通气管。

然后,再用医用石膏厚厚地涂一层在病人脸上,等石膏干后翻模成硅橡胶模型。

最后,要给眼睛和嘴巴分别上色。在这个过程中,石膏的产热会造成把患者的汗毛胡子也一起撕下来的风险。不过,那时候患者很愿意为医学的发展尽自己的一份力。


我也来说两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茄子口腔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最多输入500字,目前已经输入0

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请 登录注册
评论努力加载中,请稍后....
Sorry,评论加载失败啦~~~
抢沙发,抢沙发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