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中曲面体层片图像失真率的评价
为了获得曲面体层X 线影像准确的失真率,长期以来,国内外学者采用干性颌骨标本或模拟模型,在牙槽嵴顶上或牙槽骨颊舌侧放置金属球或杆作为参照物等方法对曲面体层X线影像的失真变形进行了大量研究。为了能更真实的了解植入床以及种植体植入的情况,我们采用在干性颅骨标本牙槽窝内放入种植体拍摄颅骨标本的曲面体层X 线片,通过已知的种植体长度和宽度,对种植体影像的失真变形进行分析,间接了解植入床的失真情况;通过改变标本位置,获得颅骨标本在不同位置时的曲面体层X 线片,分析投照时头颅位置变化对失真率的影响。
常规位置及不同头颅位置下种植体失真率
常规位置下各区域种植体失真率
水平失真率 在常规位置下水平失真率多数都为负值,表现为影像在水平方向上的缩小。
前牙区、前磨牙区、磨牙区的水平失真率有明显的不同:前牙区水平失真率最大,均值为-16.4%;前磨牙区的水平失真率均值为-7.1%;磨牙区的水平失真率最小,其均值为-4.2%。
垂直失真率 在常规位置下垂直失真率均为正值,影像有相同的垂直放大率趋势。
前牙区垂直失真率均值为14.6%,前磨牙区垂直失真率均值为15.8%,磨牙区垂直失真率均值为17.9%。详见表1。
不同头颅位置下种植体的失真率
将各区域前位、常规位、后位失真率进行比较,得到统计结果(表2)。随着头颅位置的改变,水平失真率和垂直失真率均发生了变化。水平失真率的变化比垂直失真率更加明显,种植体水平失真率为前位> 常规位> 后位。在头颅位置有明显改变时,不同部位,即使是同样大小的种植体,在曲面体层X 线片上影像大小也有很大的不同。
颌骨不同区域种植体失真率的比较
不同区域失真率不同
一般认为曲面体层X线片的失真率为10%~30%。在临床工作中,大多数医师也常常按20%的放大率来进行工作。但我们发现不同的机器、不同的区域、甚至不同患者同一区域在曲面体层X线片上显示的失真率都有所不同。对于各个部位失真率的大小,学者们有着不同的看法。
不同区域的水平失真率
研究发现,常规位置下水平失真率基本上都是负值,表现为影像在水平方向上的缩小。各区域的水平失真率有明显的不同:前牙区的水平失真率最大,均值为-16.4 %;前磨牙区水平失真率均值为-7.1%;磨牙区水平失真率最小,均值为-4.2%。
有研究者通过在离体下颌骨不同部位嵌入铅粒,然后拍摄曲面体层X线片,测量两铅粒之间距离的方法对影像失真率进行了定量分析,认为颌骨影像的平均失真率为22%,水平失真率为8%~24%,均值为14%,以前牙区的水平失真率最小。
有研究者使用2 mm钢球在下颌骨标本的不同部位进行定位,通过测量钢球在水平方向的宽度、垂直方向的长度,来确定曲面体层摄影的失真率,研究者发现前磨牙区的失真率最大。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也常常能看到影像缩小的情况,这可能与头颅的位置太靠前、也可能与患者本身的颌骨形态和牙畸形有关,或者有其他原因。颅骨标本位置相应靠前,使感兴趣的结构位于体层中心的颊侧,导致影像缩小,失真率为负值。
而颏部软组织的缺如又在一定程度上补偿了机器投照时由足侧向头侧倾斜、约8°的负角度。在影像缩小的情况下,由于前牙区牙弓弧度接近于其体层轨迹,且牙槽嵴较狭窄,故失真更为明显。
因此,我们认为前牙区的水平失真率最大,而磨牙区牙弓与体层轨迹差异较大且牙槽嵴最宽,故该区的水平失真率最小。
不同区域的垂直失真率
在前牙区、前磨牙区和磨牙区有着相同的垂直放大趋势,说明垂直失真率变化相对较小:前牙区垂直失真率均值为14.6%,前磨牙区垂直失真率均值为15.8%,磨牙区垂直失真率均值为17.9%。
有学者认为拍摄曲面体层片时,在垂直平面上,X 线束与物体、胶片均不垂直,致物体缩短或拉长,有效投射源是X线球管的中心点,焦点-胶片距离恒定,垂直向的失真率也相对恒定,失真率随物体位置变化而变化。
头颅位置变化对失真率的影响
原理
拍摄曲面体层X线片时,如果头颅位置靠前,造成影像的缩小;如果头颅位置靠后,则造成影像的放大,颈椎影像致密,前牙区影像不清晰;如果头颅矢状面与地面不垂直,则牙齿相互重叠,左右大小不一致。
由于胶片与X线球管的位置是固定的,因而曲面体层X线影像的失真率随头颅位置的变化而变化。有学者认为拍片时头部矢状方向位置变化不影响颌骨垂直高度的测量。也有研究者用丙烯酸树脂和不锈钢丝制作模型,分析模型位置变化对全景片上牙齿长度测量的影响后认为拍摄曲面体层X线片时,头位变化有一定的宽容度:平面向侧方倾斜≤10°且不伴有前部向上倾斜时,对垂直测量无显著影响;但当平面前部向上倾斜8°时,所有测量值均有明显的差异。
失真率变化的特点
各区域垂直失真率随头颅位置改变时的变化较小而较为稳定;但水平失真率在头颅位置改变时有明显的变化,在前牙区、前磨牙区、磨牙区,水平失真率均为后位<常规位<前位,即在一定的范围内,随着头颅位置的前移,影像缩小越来越明显。在头颅位置有明显改变时,同样大小的种植体,在曲面体层X线片上不同区域的影像有很大的不同。
在曲面体层X线片上,颌骨不同部位的失真率有明显的不同,影像可以放大,也可以缩小。头颅位置的变化对水平和垂直失真率均有影响,在头颅位置有明显改变时,即使是同一对象,在曲面体层X线片上不同部位影像也有很大差异(图1~4)。
临床患者失真率的评价
测量对象的部位
不同区域甚至不同患者的同一区域其失真率都是不同的。除颌骨形态的个体差异外,还有许多因素可影响失真率。由于颌骨形状不规则,其不同部位与X线球管、胶片的距离不同,从而不同部位失真率不同。厂商所列的失真率与计算出的失真率有显著差异,失真率与不同部位有关,跨中线测量误差大,在单侧颌骨内测量数据较为可靠。尤其是头颅的形状或错(牙合)畸形严重,如牙弓呈“尖”形或“八”形,或牙有严重错(牙合)和明显有颌骨畸形者,常常会因为位置安放困难而造成影像失真更加明显。
头颅位置
投照时患者头位的摆放对失真率有较大的影响。由于胶片与X线球管位置固定,因而X线影像的失真率随头颅位置变化而变化。若患者头位靠前,造成影像缩小;如果患者头位靠后,则造成影像放大;若矢状面与地面不垂直,则牙齿相互重叠,左右大小不一致。
大多数曲面体层X线机都以切牙咬合板指导患者头颅定位,通常有定位者比无牙颌者定位容易,准确性及可重复性也高。有学者在研究给无牙颌患者拍摄曲面体层X线片时发现,仅8%无误,89.3%头位有1处或1处以上错误;头位错误最多为颏部太高(41.3%)和头部太靠前(34.7%)。在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研究资料中,前牙区水平失真率变化最大,前牙区有10枚种植体(55.6%)位于无牙颌患者颌骨内;相反,前磨牙及磨牙区种植者,无一例无牙颌。因此,拍片时正确摆放患者头部是减小曲面体层X线影像失真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图5~6)。
另外,在冲洗条件、胶片的选择使用等方面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研究对象的形态、大小、密度,临床医师对影像认识存在的差异等等,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曲面体层影像的失真率。有学者认为骨高度测量误差可达到30%,并指出这可能与临床医师对影像的认识程度有关。
术前的测量方法
获得曲面体层X线片后,所有医师应该首先观察种植床周围情况,如邻牙有无龋坏、牙槽骨吸收情况、根尖周病变情况;其次才是观察重要的可能手术会影响到的重要结构,如上颌窦壁是否清楚,是否可能存在炎症;最后用标准尺子或者由种植体厂家提供的胶片模板进行测量,以确定种植体植入大小和长度。若使用放射模板,可先测量钢珠的大小数值,了解其放大或者缩小的比例,根据获得的数值计算出本次照片的失真率,决定种植体植入的长度。也可以把由种植体厂商提供,印有与曲面体层X线片相同失真率的、不同大小的种植体图像的透明胶片与曲面体层X线片重叠起来比较,确定拟选择的种植体大小。但不同厂商生产的曲面体层X线机失真率各不相同,且为标准体位下的平均失真率,而每个个体的颌骨大小、形态不同,使固有的失真率并不准确,与实际工作中的失真率差异较大。
曲面体层X线影像失真率的矫正
图像的数字化 本研究中间接数字化图像的计算机辅助测量得到的失真率比直接测量小很多。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还发现直接数字化图像的失真率甚至更小或者完全没有失真。在拍片时,即使不使用已知大小的X线阻射物作为参照物也能够获得植入床的准确信息,因而,我们认为利用计算机软件来分析数字化图像是矫正失真、减小误差的具有更好可靠性。
使用放射模板 学者们普遍认为在曲面体层X线片上,结合带有已知直径X线阻射参照物的放射模板可较为准确地测量牙槽嵴的高度。用金属球或杆来作为参照物都可以达到同样的效果;在严格控制投照条件的情况下,患者的体位是可以重复的,使用放射模板来矫正曲面体层X线片的失真率也是足够准确的。
以上文章内容来自互联网,版权归作者所有,文章观点不代表茄子口腔的观点和立场
最多输入500字,目前已经输入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