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内缝合术扫盲贴
口腔医学上有一项技术叫做口内缝合术。口内缝合顾名思义指的是口内缝合主要针对口腔黏膜、牙龈、黏膜下组织、肌组织等进行的外科缝合操作。由于口腔空间狭小这种特殊性。口内缝合技术对口腔医生的缝合技术要求较高。
口腔出现损害产生创口,比如拔牙、牙周手术等,产生的创口,都需要口腔缝合术,口内缝合的常用方法有单纯缝合和外翻缝合两类。
一般的口内缝合根据口腔特征选用的都是小针细线,牙龈黏膜的缝合常用弯圆针,皮肤缝合常用三角针。口内手术缝线常选用5-0、3-0黑色丝线,在口腔狭窄的视野范围内易于辨别,对口腔黏膜没有刺激,并且有一定的张力和强度,不易拉断,便于操作。
三、基本操作
1)将两侧相邻创面的边缘向中线拉拢,缝针先从游离侧进入,距创缘2~3mm处垂直进针,刺入黏膜直达黏膜下组织,再穿过较为固定的另一侧,将两侧瓣的位置对准后,准备打结固定。
2)缝针进入两侧瓣组织离创缘的距离应相等。拉拢时 动作应轻柔,不可用力过大,避免将组织撕裂。
3)每针间距3~5mm.缝合舌组织时,由于组织易撕裂, 进针点距创缘4~5mm.缝合进针时,针尖应与黏膜垂直,方可达到一定的进针深度。
4)如两侧创缘高低不等(厚薄不均),应加以矫正,即薄(低)侧组织缝合稍多而深些,而厚(高)侧组织则稍少而浅些。
5)打结:牙周手术缝合多用器械打结,外科结较适用,不易松解或滑脱。然后剪断缝线,预留1mm。
6)拆线:通常在缝合后5~7日拆线。也可根据手术后愈合速度、创缘范围、深度、创口紧张程度、美容因素等具体情况考虑决定,可以一次拆完,亦可间断拆除。
间断缝合:适用于颊、舌侧牙龈黏骨膜瓣组织高度大致相等,张力相当,且不需要加深龈颊沟和增加附着龈的缝合方法。
最多输入500字,目前已经输入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