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您当前位置: > 首页 > 头条 > 营销管理> 建设医院文化,核心就是一切以病人为中心

建设医院文化,核心就是一切以病人为中心

2016-04-25 13:13:34    浏览:0    评论:0    来源: 华夏医界网
字体大小: - +

不久前,与同事又一起来到南京鼓楼医院,在南京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里见到了丁义涛院长。他下午还有一个学术活动,我们就利用工作餐的时间进行了一个多小时的交谈,之后在斯瑶主任的陪同下到本院院区、到新建的仙林国际医院院区参观,路上不断提问、不断讨论。

回到北京,又反复看了有关的资料,这样一句话在头脑中清晰地显现出来--"建设医院文化,核心就是一切以病人为中心".

在做院长时,丁义涛每天上班第一眼看到的就是办公室墙上希波克拉底的一句话:"凭着良心和尊严行使我的职业,首先考虑的是病人的健康".和他谈话的始终,给我最深的印象就是他在任职院长期间,十分强调将医院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输送给员工,引导他们树立"无损于患者为先"的理念,做个好医生,做个好员工。18年院长的职业生涯,他心中的愿景始终是"做全国最好的人文医院",而医院所走的每一步也正是遵循着这样一个目标。

在医院迅速发展的年代里,当很多医院正在筹划如何通过奖金调动职工积极性的时候,丁义涛却在思考,如何通过弘扬医院厚重的文化传统,以无形的价值观营造医院以病人为中心的人文环境。2006年,医院下决心整修保留至今的百年建筑"1892楼",医院投资几百万加固装饰,国内外广泛收集资料,建成南京鼓楼医院院史馆。次年,院史馆建成组织员工参观,大家无不为自己工作的医院感到自豪,医院创始人马林路边跪地为乞丐急救,陈祖荫老院长把病人冰冷的双脚捂在怀中等传统故事让每个人重温了"无损于患者为先"的医院传统。作为一院之长的丁义涛每年亲自为新员工上一堂课:"医院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让医院的价值观深入年轻医务人员的内心。他说,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通过医院文化建设,把百年历史无比珍贵的精神、无形资产,一代一代传下去,让年轻医生知道怎样给病人看病、怎样当好医生,最终打造员工共同的价值观。

在与丁义涛院长交流的过程中,我们谈的最多的是医院文化不能走形式,那样做不但无益于医院建设,反而会让最讲务实的知识员工反感、抵触。搞医院文化,要在医院方方面面的工作中体现出来,要融于对病人的医疗服务全过程,让患者亲身感受到。2011年开始,鼓楼医院在内部机制上做了一些调整。打破论资排辈,全院中层竞争上岗,一批有作为的中青年骨干得以施展,在关键岗位上发挥他们的重要作用。接着,又进行了分配制度改革,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向技术领先和学科带头人倾斜;同时引进学科带头人,推进学科建设。医务人员钻研业务提高技术水平的潜力被挖掘出来,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医生涌现出来,一项项新技术、新的医疗措施被推出来,门急诊流程优化了、平均住院日缩短了、医疗费用得到了控制,患者的诊治得到了保证,得到了更优质的服务。

与此同时,鼓楼医院还注重从病人最关心,最不满意、最期盼的地方下工夫,为患者创造一个温馨、舒适、便捷的就医环境。占地50亩,投资14亿的新大楼建成后,门诊部只有五层,丁义涛院长说,国外的医疗建筑很少有超过5层的,因为高层医院在使用过程中并不轻松,楼上楼下跑的时间长,看病时间短,电梯常常成为最拥堵的地方。新大楼有62部电梯,几乎可以保证患者20米内就能找到,整栋楼内没有一个门槛,平坦的通道保证患者的行走安全,保证轮椅和平车平缓通过。病人用房全部向阳,医务人员的办公用房全部透光;甚至各处放置的休息椅都不一样,门诊的座位是硬塑的,而化疗室和肿瘤检查室的就是软座的,因为虚弱的患者坐硬椅子会不舒服。

医学是人学,医疗服务应该是一项有温度的事业。开展医院文化建设,决不是要赶什么潮流,也不能只为让上级看了"满意",而是要确实让患者在医院得到及时、有效的诊治,让走进医院的人有好的感受。

著名作家周国平在为《医院的魅力--医院文化20年》写的序言中说:"看一个人有没有文化,我不会问他的学历,只需看他待人接物的态度,做事的作风,我心里就了然了。一个没有教养的人,不论他学历多高,我都不认为他有文化。教养是融为血肉的文化,他似乎无迹可寻,却又无时无刻不表现出来。看一个医院也是如此,标语、口号、警句、级别都不算数,真正起作用的医院文化是一种无形的传统、氛围、素质,你走进这个医院,作为一个普通病人是否受到关爱和尊重,你是处处都能感受到的。"

丁义涛院长和南京鼓楼医院以创办"做全国最好的人文医院"的实践,诠释了"究竟应该怎样去建设医院文化"这一大家关心的课题。


我也来说两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茄子口腔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最多输入500字,目前已经输入0

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请 登录注册
评论努力加载中,请稍后....
Sorry,评论加载失败啦~~~
抢沙发,抢沙发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