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牙出血”不可小视
牙齿对于很多人来说,早就不仅仅是咀嚼那么简单的功能了,它还是“形象工程”中最重要的一环。健康的牙齿是生命中最珍贵的财富之一,应该珍惜爱护牙齿,注意口腔保健。一些以为能呵护牙齿的方法,使用不当反而会引起很多口腔疾病,甚至引发全身疾病或使原有疾病加重。
误区一:只要坚持刷牙,就没必要“洗牙”了
刷牙并不能完全代替洗牙,因为吃各种食物在牙面上留下痕迹,经细菌作用形成牙菌斑,单靠每天早晚刷牙是难以清除干净的,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牙石、色素等顽固的牙垢。“洗牙”医学术语称为“洁治”,是牙科医生用现代物理化学方法去掉牙面的细菌、牙石、色素等牙垢;洗牙是一种专业性很强的技术工作,要经过严格的培训才能胜任。
洗牙能清除的那些牙垢,刷牙是无论如何也达不到的。在发达国家,洗牙已成为很普及的常规口腔保健,人们每年一至两次定期找牙医去洗牙。
误区二:牙签不能用,否则会导致牙缝变大
齿科专家表示,牙齿有一定的生理活动度,故正确使用牙签不会导致牙缝变大。正确使用牙签应该以45度角进入牙间隙,尖端指向咬合面方向,并使牙签侧缘接触牙间隙的牙龈乳头,然后用牙签的侧缘刮净牙面。如果牙缝较小、有牙间乳头覆盖时,切不可用牙签强行插入,更不可向牙龈方向用力强行进入,否则不仅会损伤牙龈,还会形成一个本不存在的牙间隙,造成牙间增大而导致牙周疾病。牙线是一种十分出色的洁齿工具,比牙签安全有效,也是预防或减少牙科疾病最方便、理想的护牙用品。
误区三:刷牙出血,就是身体缺乏维生素C
刷牙出血的最常见原因是患有牙周疾病。当有牙周疾病时,牙龈水肿,牙龈内大量新生血管充血扩张,通透性增强,一旦受到刷牙或咀嚼等刺激时,牙龈即会出血。日常生活中,不少人认为牙龈出血是因为缺乏维生素C。其实牙周炎程度与血中维生素C的浓度之间无明显关系,对牙周炎最根本的治疗是彻底清除牙菌斑和牙石,同时搞好口腔卫生。对于牙龈脆弱、牙周充血的人群来说,刷牙也极易引起牙龈出血,宜使用漱口水清洁口腔,减少对牙龈的刺激。
误区四:等到牙痛才就医
时下,很多人是牙痛捂着嘴巴去看牙医的。牙齿从发病到感到疼痛有一定时间,等到感觉到痛时,牙齿的疾病基本上已到“晚期”。
专家指出,口腔疾病早期,如龋齿和牙周病早期,一般都不会感觉不适或疼痛。一旦感受到疼痛,说明程度已经比较严重了。一颗蛀牙从开始产生到使用感觉到疼痛,成年人至少1年,儿童时间会更短些;牙周病的发展也是如此。
正确做法是,成人每年、儿童每半年做一次牙齿检查,及早发现牙齿和牙周问题。
最多输入500字,目前已经输入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