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以销售为目的的广告都是耍流氓!
平时生活中,总是会听到这么一句话“好老婆永远是邻居家的”,这应该是中国人的一种普遍心理。
在医疗广告圈,也会经常听到类似的声音:
“你看对手广告画面设计得多好”
“那家医院文案写得比我们好多了”
“那医院活动创意多好”
……
10年医疗广告圈,一路走来,几乎从老板到中层都会有这种心理。
前几天,公司微信群某人发了某医院的一则广告,如下:
于是乎,各种赞美来了。
甲说:“这个很不错,我们医院要参考下”
已说:“策划得很好,我们要借鉴”
丙说:“很新颖,完美造句,厉害!”
丁说:“他们的广告策划真是牛!”
……
我只能呵呵了,随后在朋友圈发了我一条信息。
当青蛙还在井底之时,抬头看到乌龟爬过来会觉得神奇;当老农还在种田时,抬头看到飞机掠过会觉得很神奇……广告的目的是销售,不能带来销售的广告,哪怕再美也是没用的。
我说这话没有其他意思,意思其实就是你想的那样——讽刺这一帮井底之蛙。当然了,好的广告我们肯定要借鉴学习的,不好的广告是用来批判吸取教训的。就比如,凤姐站在你面前,难道你还要从各个角度去探索她的美吗?那比发现新大陆还难。
这样一则广告,只能算是口号广告,然而,广告绝不是喊几句口号那么简单的。
说了这么多,其实我就想对所有在从事广告的同仁谈三点:
1、广告目的。
在大学,我学了那么多广告理论,就广告目的,老师说了一大堆废话,其实很简单,归根到底就是销售,就是带来钱。广告大师奥格威也曾说过:“我们的目的是销售,否则便不是做广告。”
我想问问,还有多少人是真的抱着这个目的去做策划、做创意的?可以这么说,很多人都还在站在自己的角度,而非站在顾客的角度,沉浸在自己世界里,孤芳自赏。
在这里,老李想插一句:能带来钱的广告就是好广告,否则就是一坨屎。
2、自信。
作为一个人,一定要对自己有足够的自信,这样手里出来的广告才能说服顾客。不管“井底之蛙”如何说别人广告好,要始终相信专业的力量,你是专业的,你是最好的。
合适的才是最好的,就算别人广告好,但那只适合别人,而你的创意才是最适合自己公司的。
3、学习。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一个合格的广告人,应该始终保持学习的心态。这里的学习不是说去买书学什么广告概念、广告发展史、广告分类……这些你可以都还给老师了。
现在的学习是为了积累素材、吸收灵感。比如,与人交谈也是学习,从中可以吸取好的灵感;看报纸也是一种学习,看看哪些标题拟得好;看头条也是学习,看看哪些素材今后用得上;看电视也是学习,看看哪些创意词汇自己用得上。
这里我举两个案例,都是从学习中找到的创意。
去年,工商局因为广告事宜,上门执法,领队的人无意中与我说到,他缺了几颗牙,三天没上厕所。我立刻灵感来了,第二天就上报纸广告,标题《3天没上厕所,竟是缺牙惹的祸》,当天,咨询部接电话的小姑娘忙不过来,把休息的同事也被拉过来了。
还有一次,我在看央视新闻,报道说开通了台湾自由行,于是记者采访一位游客。记者:“这次旅行你感觉怎么样?”
游客:“还好了,就是有点贵。”
记者:“既然贵,为什么你还是过来了?”
游客:“贵在放心嘛!”
于是乎,灵感来了,老百姓都觉得我们医院收费贵,但还是选择我们,而竞争对手一直在宣传他们活动很优惠,搅乱市场。我们户外广告应运而生了——**种牙,“贵”在保障。
由于时间关系,今天就聊到这里。这篇文章有些措辞非常粗俗,但这恰恰是人话。
最多输入500字,目前已经输入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