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颌中切牙冠根折行冠延长术并桩核冠修复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近期,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牙周科研究人员发表论文,旨在构建上颌中切牙及其不同冠根折类型牙冠延长术后桩核冠修复的三维有限元模型,研究术后牙齿应力大小和分布情况,从力学角度分析牙冠延长术的适应征。研究指出,唇侧折裂大于冠长3/4同时舌侧折裂深达骨嵴顶根方1 mm以上的上前牙不是牙冠延长术的良好适应征。该文发表在2015年第06期《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上。
采用Micro-CT和3shape D700牙齿印模扫描仪分别对1颗上颌中切牙和模拟牙槽骨外形的石膏模型进行扫描,应用Mimics 10.0、Geomagic studio 9.0和ANSYS14.0软件构建上颌中切牙及其9种冠根折类型牙冠延长术后桩核冠修复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在舌侧切1/3和中1/3交界处,与牙长轴呈45°角静态加载100 N的力,对比分析不同模型中牙本质、牙周膜、牙槽骨、桩、核的等效应力(von Mises stress)和牙周膜面积的改变。
共建立10个精度较高的上颌中切牙三维有限元模型;不同牙冠延长术模型中不同结构的等效应力大小为:桩>牙本质>牙槽骨>核>牙周膜,且随着折裂程度的增加,上述结构的等效应力均呈线性增加(核例外);模型的牙周膜面积减少了12%~33%;其中B2L2c、B2L3c、B3L1c、B3L2c、B3L3c模型的牙周膜等效应力超过了牙周膜的极限阈值。
相关链接:http://med.wanfangdata.com.cn/Journal/bjykdxxx.aspx
最多输入500字,目前已经输入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