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您当前位置: > 首页 > 头条 > 口外> 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胶原植入术治疗牙周病骨缺损的疗效观察

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胶原植入术治疗牙周病骨缺损的疗效观察

2016-02-17 13:30:21    浏览:0    评论:0    来源: 中国民康医学
字体大小: - +

作者单位:300211 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口腔科

【关键词】 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胶原植入术 牙周病骨缺损 疗效观察

使丧失的牙周组织得到修复和再生,使新附着形成,松动牙齿固位并行使咀嚼功能,一直是牙周病治疗的最大难点,而通过现代牙周组织工程技术的应用有望解决这一难题。目前牙周病骨缺损的治疗中应用脱蛋白质牛无机骨(Bio-Oss)结合胶原膜的方法较多见,并获得了稳定的治疗效果,但高昂价格是其临床广泛应用的障碍。国产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胶原(nano-hydroxyapatite-collagen,nHAC)具有很好的生物活性及组织相容性,材料成分、结构与天然骨组织高度相似,多孔的网状结构,有利于牙周膜细胞的迁移生长和引导新骨的生成,无细胞毒性,是一种良好的组织工程支架材料,且该材料成本低,易于消毒与保存,在口腔临床治疗中应用前景广阔[1] 。本研究采用nHAC与Bio-Oss结合胶原膜两种方法对牙周病变骨缺损的患者进行治疗,均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2006年5月至2008年5月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口腔科门诊牙周炎患者中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例共47例。其中男20例,女27例,年龄33~55岁。按患者初诊顺序单双数随机分组:单数就诊患者纳入A组,采用翻瓣术+nHAC方法治疗,共26例患者32处骨缺损,其中男12例14处骨缺损,女14例18处骨缺损,年龄34~55岁;双数就诊患者纳入B组,采用翻瓣术+Bio-Oss方法治疗,共21例患者26处骨缺损,其中男8例10处骨缺损,女13例16处骨缺损,年龄33~53岁。

2.纳入标准:(1)临床检查及X线片证实有骨下袋的患牙;(2)经龈下刮治及根面平整6周以上,牙周探诊深度仍≥5 mm;(3)无全身系统性疾病及手术禁忌证;(4)口腔卫生良好,无吸烟习惯;(5)术前签订知情同意书。

3.研究材料:北京益而康生物工程开发中心提供的nHAC材料,商品名瑞福,选用长方型NB-CF-1型: 长(2.0±0.2)mm,宽(2.0±0.2)mm,高(2.0±0.2)mm;瑞士Geistlich 公司提供的Bio-Oss材料及胶原膜。


我也来说两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茄子口腔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最多输入500字,目前已经输入0

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请 登录注册
评论努力加载中,请稍后....
Sorry,评论加载失败啦~~~
抢沙发,抢沙发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