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S-OCT可有效监测继发龋
日本一项研究发现,在细菌致脱矿过程中,树脂充填体周围的釉质龋坏脱矿部位在扫频光学相干层析成像(Swept-sourceOptical CoherenceTomography, SS-OCT)上显示为高亮区域。SS-OCT或可作为检测充填体边缘是否发生继发龋的有效手段。该研究7月15日在线发表于《牙科材料学杂志》(Dent Mater)。
研究人员在60 颗离体磨牙颊侧中部的釉质表面制备圆形洞型,使用复合流动树脂(EsteliteFlow Quick ) 修复,Clearfil SE Bond 或Clearfil Tri-S Bond ND 粘接剂粘接。用变形链球菌悬液在牙齿表面形成致龋细菌生物膜,培养1、2及3周后(N=10)去除生物膜,使用SS-OCT观察洞边缘的龋坏脱矿情况。记录每种粘接系统的釉质-复合树脂界面间隙,使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直接观察相同部位进行验证。
结果显示,修复体周围的釉质脱矿在SS-OCT上显示为亮度增强的区域。牙颈部釉质脱矿程度明显比咬合面深(P<0.05)。但咬合面的釉质-树脂复合界面脱矿范围显著大于牙颈部(P<0.05)。Tri-S Bond ND 组的脱矿范围显著大于SEBond组(P< 0.05)。与基线期相比,脱矿范围扩大后釉质与充填体间的间隙明显增大。
最多输入500字,目前已经输入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