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您当前位置: > 首页 > 头条 > 热点医讯> 体制内的医生“脚踏两只船”成常态?

体制内的医生“脚踏两只船”成常态?

2016-04-26 17:48:34    浏览:0    评论:0    来源: 新京报
字体大小: - +

随着医生自由执业政策的逐步开放,医生集团成为医生执业的一种选择。医生集团的不断出现,也让全国医生的心都“野”了。目前,全国已有200家医生集团。4月22日,在第二届中国医生集团大会上,医生集团会不会一哄而起、一哄而散的话题备受关注。

医保政策只对医院不对医生、执业合法化、医生集团以什么样的方式纳入政府监管,都是摆在医生集团面前的问题。即便如此,医生集团的数量却在不断增加。目前,全国已经有200家医生集团,而且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刷新。

广东省卫计委巡视员廖新波认为,公立医院改革面临越来越大的挑战,民营医院服务量目前还远不到10%。医生集团目前发展面临的两个问题便是支付制度与人事制度,解决的关键在于将医生从单位中解放出来。

在这方面,体制内医生集团颇为特殊。一方面享受着体制内的平台,另一方面又自成一体,被认为是“脚踏两只船”。“大家医联”创始人、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心外科副主任医师孙宏涛认为,这种脚踩两只船的体制内医生集团或许是未来中国医生的执业方式之一。体制内医生集团面临运营能力、项目拓展、专家调配等诸多问题。

在他看来,体制外医生集团的自由执业目前仍然是伪命题,因为医生行医的范围有地域限制,外地执业则需申请。在现有体制下,脚踩两只船是未来中国的医生的执业方式之一。

体制内医生集团的尴尬也是明显的,在现有体制下,短期内拿到营业执照似乎并不容易,按照一位三甲医院院长的观点,首先要明确,医生集团究竟是医疗机构,还是公司。毕竟公立医院的非营利性和事业单位属性的前提已经决定,体制内医生创建医生集团的处境也颇为尴尬。已经跳出体制的医生、上海德济医院院长宋冬雷在其个人微信公众号建议,取消医生的事业编制,让他们成为“社会人”,让优质而紧缺的医生资源为全社会的医疗机构共同拥有,充分释放医生的生产力;医生和医疗机构的关系完全根据市场的需求、依靠劳动契约合同来实现。


我也来说两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茄子口腔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最多输入500字,目前已经输入0

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请 登录注册
评论努力加载中,请稍后....
Sorry,评论加载失败啦~~~
抢沙发,抢沙发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