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败你的不是情商,而是……
因暴力伤医事件,三五个女编辑展开讨论,东扯西扯就扯到情商上面。湖南省邵阳市某医院五官科医生,因阻止患者插队而被患者家属用大锤锤中后脑勺致死。我们试图还原现场,排除蓄意杀人(看医生哪里来的大锤?),究竟是怎样一种情况下,患者非要致医生于死地?
无独有偶,笔者几天前去当地一家二级医院就诊,整个就医过程不得不用“糟糕”来形容。
当日共发放25个专家号,晚上八九点钟,排队已经开始。
据了解这个现象在协和、北京儿童医院等更严重。记者第一次来挂号时被告知,早点6点钟以后来的都不可能挂到专家号,这次记者是凌晨四点开始排队,终于挂到专家号。
排队长龙中,有一大部分人会被告知“无号”,怨念已经开始。
很多医院就诊流程已经非常先进合理了,但还是会让人晕头转向。
随着社会进程的快速发展,民众素质越来越高,我们会越来越希望得到优质的服务,注重个人体验。而现实情况是见医生要起得比鸡早才能挂上号,等上一上午才能看上号。看上了平均只能与医生交流三五分钟,很多问题说不详尽。要做检查还得继续排队,拿好结果可能就另一天了,接着排队来问医生。这一过程无不让患者情绪积怨,矛盾其实从来都在萌芽之中,或者说迟早会爆发。
大部分医院虽然慢慢地从甲方姿态向乙方姿态靠拢,但长久以来的官本位思想,对行政系统的各个方面造成了巨大的消极影响,很多还是高高在上的甲方姿态,反应在医疗服务中其一就是就医流程设计非人性化,尤其是地区级别的大医院,既没有国际视野,又没有科学管理,人文理念更不用提。以至于患者在就医过程中体验很差,矛盾最终爆发在门诊医生那里。从这个角度来讲,不得不说医生是当今医疗制度的“替罪羊”。
医生能做哪些?
看病一定有逻辑思维,望闻问切,适量检查,主要症状鉴别诊断,有依据下再诊断。复杂病情甚至需要治疗性诊断,需要有复查,回访,逻辑推断才能成立,才能有高质量的诊疗。这样匆匆忙忙的门诊流水线看病模式,就是华佗扁鹊在世也很难让每一位患者满意。换位思考下,生命就是这样脆弱,而生命的转机也在转眼之间,危机与转机,就是生死线,而医生的生活就是每天踏在这条线上。往小了说,患者可以挑选医生,但医生的职责所在,没有权利挑剔病人,更没有权利挑剔病人家属。往大了说,医者仁心也敌不过生死无情。在种种局面下,医生只能是那埋头拉车的牛。
看过美剧《周一清晨》,都对惜字如金的朴医生印象深刻,比如他的一句台词反复出现“No do,died!!”,他的情商不可谓不低。然而患者依然会选择把生命交给朴医生。朴医生分别遇到过两个病人:一个是因脑病而丢失了乐感的小提琴演奏家;一个是因脑病而创作欲、创作灵感超常的作家。对于前者,自负的朴医生,主动请同是神经外科专家的威尔逊医生为音乐家操刀,并在手术室里亲自拉琴,帮助患者找乐感,唯恐音乐家因为手术,而失去了其职业最重要的乐感。而对于后者,当患者得知,切除大脑的病变部分,自己思如泉涌的灵感有可能失去时,拒绝手术治疗,朴医生竟然对此表示了赞同,放弃了手术。在朴医生看来,生命的价值不仅仅是活着,而要有价值的活着。医生面对的不仅仅是病,更重要的是人;挽救一个人的生命很重要,挽救一个人生存的价值更重要。
说了这么多,无非是想说,可以没情商,但不能没情怀。
医者情怀,是对生命的深深敬畏和悲悯,彰显着对生命的挚爱与思索;
医者情怀,是手到病除的技术和能力,拯救另一条生命的责任和意识;
医者情怀,是对患者疾病的同理心,以深切的同情感受他们的痛楚与需求。
生活是一面镜子,有光明也有阴影,关键看哪一面朝上,能让我们扭曲的,也只有我们自己的内心。
最多输入500字,目前已经输入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