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例人工种牙40年不朽
广州日报讯 (记者伍君仪 通讯员张振)几千年来,人类一直希望能够修复缺失的牙齿,但直到1965年,世界上才出现首例成功的人工种植牙,而它竟然使用了40余年。明日,暨南大学附属穗华口腔医院“好牙叹早茶?2016春茗读者茶话会”活动将于天河举行。届时,该院院长赖仁发教授将主讲种植牙讲座,种植科主任张春雷将解析种植牙手术的全过程,现面向全城邀请缺牙读者免费叹早茶。现场设立抽奖环节,最高奖项为进口种植体一颗。
第一颗人工种牙用了40年
考古证据显示,早在4000年前的中国、2600年前的玛雅、2000年前的古埃及,就已经有人类使用竹子、象牙、贵金属、贝壳片等替代缺失牙。在18世纪,有人利用刚拔下的牙齿来作假牙植入,但往往受到免疫排斥而失败。
暨南大学附属穗华口腔医院院长赖仁发教授介绍说,在20世纪初期,科学家开始植入铂铱合金、黄金等异质材料代替缺失牙。在40年代,科学家博特等人最早观察到骨和钛钉可发生骨融合的现象。1965年,“现代种植牙之父”、瑞典整形外科医生布仑马克教授(1929~2014)用人工种植体为一名34岁的缺牙患者歌诗达·拉尔森进行修复。直到拉尔森逝世时,其种植牙还依然完好,伴随他走过了40多年的人生历程。
误区:以为种植牙是大手术
据统计,我国中老年人90%以上有不同程度的牙齿缺失,其中全口无牙者约占20%,但缺牙修复率仅为18%。许多缺牙患者长期处于缺牙甚至无牙的情况,严重影响他们的生活质量。
赖仁发指出,虽种植牙正在普及,但很多中老年缺牙患者对口腔健康的关注严重不足,特别是对于种植牙的认识参差不齐:有人以为牙齿脱落是“正常现象”,等到掉光了再修复;有人以为种植牙就是在天然牙根上做烤瓷牙;有人以为牙齿出现问题要拔掉后才能种;有人以为种植牙一定要6个月甚至更久才能完成;还有人以为种植牙是可怕的大手术。“面对众多缺牙患者,普及种植牙知识就显得尤为重要,牙口好,身体才好。”赖仁发将在明天的“叹早茶”活动中一一澄清这些认识上的误区。
最多输入500字,目前已经输入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