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损伤 呵护牙健康
世界上最让人难以自拔的,除了爱情,还有牙齿。牙齿的作用不仅是咀嚼食物,还影响着我们的容貌及发音,甚至和全身健康的关系都非常密切,有研究表明,充分咀嚼食物可以降低食物中致癌因素的活性,从而达到预防癌症的目的。
本期“养生”,记者与您一起探秘牙齿的“衰老”过程,看一看“老掉牙”是不是自然的生理现象。同时,让口腔医学专家教我们平常如何呵护牙健康。
1
走进牙齿的成长世界
进化让动物拥有不同的牙齿,从它们的牙齿中,可以猜测出它们的饮食习惯。食肉动物的牙齿尖尖,它要撕咬猎物,而食草动物的牙齿边缘平滑,它只需要磨碎草料。我们人类的牙齿也随着生活的需要进化成现在的样子,我们有切牙,切割食物;有尖牙,撕扯食物;有磨牙,研磨食物。
童年时期的20颗“乳牙”陪伴着我们从出生6个月到12岁左右。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口腔科副主任医师丁志雄说,大约6岁时,会长出第一颗“大牙”,也叫“六龄牙”,接着乳牙开始脱落,替换上新的牙齿,叫做“恒牙”。随着年龄的增长,乳牙慢慢脱落,恒牙也会越长越多,直到十二三岁时,所有的乳牙都完成替换,会长出28—32颗恒牙。恒牙比乳牙个头大,数量多,嚼起东西来也更有劲。
我们肉眼所能看到的牙齿,白胖白胖的,其实,这只是它的“牙冠”部分。口腔科主任医师汪晓华说,它还有一部分叫做“牙根”,藏在牙龈和牙槽骨中,就像树根一样牢牢地抓住上下颌骨,使牙齿稳固地扎在牙槽窝内,不至于摇摇晃晃东倒西歪。
而牙齿的外衣因为钙化程度高,看起来是半透明的,类似陶瓷上面的釉,所以叫做“牙釉质”。外衣的里面有“牙本质”和“牙髓”,含有营养牙齿的血管和神经。在“牙釉质”的保护下,牙齿就像穿着坚硬铠甲的小战士,既能吃酸又能吃甜,既不怕热也不怕冷。健康的牙齿一般符合这样4个标准:第一,没有蛀牙、牙周炎等口腔疾患;第二,牙齿的外观、色泽正常,没有黑点;第三,牙齿排列整齐;第四,上下牙齿的咬合关系正常。
2
冷热酸甜不能想吃就吃
如果我们在吃冷的、热的、酸的、甜的等刺激性食物时,牙齿就会出现短暂的疼痛或酸软无力的感觉。一喝冷水,牙齿就感到隐隐酸痛,就连被冷风吹吹也会感到牙齿发软,那么你很可能患上了牙本质过敏。
牙本质过敏及牙敏感,是一种常见的口腔疾病。它一般是由于牙龈萎缩、牙齿磨损、牙齿蛀蚀、牙齿隐裂、牙釉质外伤等,引起牙本质暴露,当暴露的牙本质受到外界刺激,如温度(冷、热)、化学物质(酸、甜)以及机械作用(摩擦、咬硬物)时,牙齿出现短而尖锐的疼痛。
牙齿的剖面图,白色的就是牙釉质,非常坚硬,我们咀嚼食物的时候磨损的就是牙釉质。一旦牙釉质出现了损伤,就会出现牙齿敏感等问题。健康的牙釉质表面存在一个微弱的化学反应,处于平衡状态,通过钙离子在牙齿表面的流失与补充,实现釉质的自我修复功能。人们平时饮食中存在大量致酸性或含糖类物质,残留在口腔内的此类物质如不及时清除,会加速钙离子流失或繁殖大量细菌,致使牙釉质表面形成蚀痕和菌斑,自我修复功能受到破坏。
牙釉质受损是一种微观表现,肉眼不易觉察,但是会产生一些继发症,如牙髓炎、牙周炎、牙龈萎缩。牙釉质受损会导致牙本质小管暴露,引起牙本质过敏,俗称牙齿过敏。当受到冷、热、酸、甜以及机械作用等外界刺激时,使牙齿产生强烈的酸痛感。牙釉质破坏后,如不及时进行修复,牙本质缺乏有效的保护而直接暴露,容易受到细菌侵蚀,导致牙齿的永久性损伤——蛀牙。所以要定期让医生检查,尽早发现。
3
别让牙周病“攻陷”身体
看似不起眼的牙龈出血、牙疼,背后却潜伏着肠胃病、颈椎酸痛、精神压力等重大身体问题,还会不知不觉改变你全身的健康状况。
“近半年来,每天早上刷牙时,总是牙龈出血,牙龈红肿更是家常便饭。”家住洛江的王先生说。平时很多人把牙龈出血看做正常的“上火”现象,殊不知已处于牙周病初期阶段。
牙周病是一种慢性疾病,牙周病主要发生在牙齿与牙龈交界的位置,这个位置一般称为牙龈沟。当牙龈沟缺氧,且免疫系统没有发挥作用时,会让厌氧细菌繁殖,并对牙周组织造成破坏。大部分病患初期没有感觉,等到牙龈红肿、疼痛,已经很严重了。一开始会牙龈红肿,再严重一点,牙槽骨会遭到破坏,当骨骼的破坏达到一定程度时,就无法支撑牙齿,这时牙齿就会开始动摇,最后会整颗掉落,造成咀嚼功能低下,并影响肠胃的消化吸收。
另外,引起牙周病的厌氧菌,可能随血液循环进入全身,导致心脏及脑部缺氧,长此以往恐提高罹患心脏疾病与中风的几率,危害遍及全身。汪晓华说,牙周病也会造成身体其他系统的疾病,如呼吸系统疾病、孕妇早产、糖尿病等。因此,一旦发现有牙周炎的症状,应提高警惕及早到医院就医。
4
老掉牙并非自然现象
55岁的许阿姨,3年前因为牙周病掉了一颗牙,刚开始觉得掉一颗牙齿无所谓反正不影响吃饭。谁知时间久了,牙齿便开始一颗一颗地脱落,许阿姨还固执地以为“老掉牙”是自然现象,直至半口牙缺失,才到医院口腔科求助。
老掉牙虽然司空见惯,但并非自然现象,因为绝大多数的牙缺失,都是因为牙周病或者缺牙没有及时修复所导致的。由于正常牙齿都是紧紧相挨的,因此一旦出现单颗或多颗牙缺失后,前后牙齿会向缺隙侧倾斜,如果不修复,剩牙承担的咬合力加重,便会导致牙槽骨快速萎缩,进而致使剩余的好牙也很快发生移动,出现食物嵌塞、烂牙及牙周损伤。
牙齿缺失,不仅影响美观,而且会削弱咀嚼功能,进而导致营养不良。因为,没有经过牙齿充分咀嚼的食物进入肠胃,会增加胃肠的负担,引发肠胃功能紊乱,进而影响营养吸收,从而导致各种全身性的健康问题。因此,口腔科医生主张,一旦出现牙缺失,必须尽早修补。
龋齿(烂牙)是威胁老年人口腔健康的最大隐患。和年轻人的龋齿主要是“牙冠龋”不同,老年人的烂牙有很多是牙根龋。对于牙根龋,预防方法一是使用含氟牙膏,二是到医院进行根面局部涂氟。
5
长期鼻塞易让牙齿长歪
在门诊,医生经常碰到孩子在长乳牙时很整齐了,但开始长恒牙后,却越长越乱,除了遗传的因素、饮食习惯外,也和长期鼻塞有关。
正常状况下,我们静止不讲话,嘴巴闭起来时,舌头的舌背,应是贴在上颚处,这样的舌头摆位,可以让上颚骨有机会横向扩张,正常发育成宽广的U型牙弓,日本医师称之为“舌房”,是个能让舌头行使正常功能的空间。
但若是有上呼吸道的问题,像过敏性鼻炎、鼻中隔弯曲、鼻窦炎,导致长期鼻塞时,孩子常用口呼吸,被迫使嘴巴保持张开,舌头若往齿列顶,容易有开咬、牙龈干燥红肿发炎、扁桃腺发炎的恶性循环。汪晓华说,当舌头长期放在下颚处,则易形成低位舌,造成下颚过度生长,形成下颚前凸的戽斗,也容易让上颚牙弓,变成狭窄的V型牙弓,这会让上颚的牙齿没有足够的空间生长,显得参差不齐,上颚前牙区的门牙往前飙,看起来就像凸出的暴牙。
这就需要小儿耳鼻喉科医师给孩子做鼻塞的控制及治疗,让孩子有机会用鼻子正常呼吸。家长也要把握学龄前,门牙恒牙刚长出来,上颚牙弓还没有定型前,带孩子到齿颚矫正科就医。
茄子口腔云温馨提示
养成好的卫生习惯是拥有一口健康牙齿的基础,每天刷牙,每次刷牙三分钟,每年至少洁牙(洗牙)一次,每年至少牙科检查一次。由于老年人牙缝较宽、牙齿稀松。光靠刷牙,还不足以保持牙齿清洁。在有条件时,推荐使用间隙刷,或使用牙线洁牙,有利于去除邻面与根面的牙菌斑。
而在牙膏的选择上,为了保护口腔健康,应该经常更换牙膏的种类,不同款类型的牙膏应交叉使用。对于牙膏的使用最好3个月左右换一次牙膏。几种牙膏交替使用还有一些好处就是,这样既可防止口腔内的细菌对某些药性成分产主耐药性而影响防治效果,又能避免某些药物被长期反复使用而过多摄入体内。所以说,若干种牙膏交替使用,是一种较为明智的选择。
最多输入500字,目前已经输入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