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成都“中国硅谷梦”助推医疗初创企业涌现
核心提示:这个以吃辣和悠闲的生活方式而闻名的城市,在中国领导层倡导创新创业的背景下,出现了一股创业投资热。
参考消息网4月20日报道 美媒称,在成都市的一座闪亮的玻璃建筑里,康裕建每天在这里借助干细胞和3D打印机,研究修复受损的心脏、肝脏和大脑的方法。这位生于中国、曾在美国留学的生物学家,于2014年在这个中国西南部城市成立了这家医疗初创企业——蓝光英诺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成都,该公司得到了一家房地产企业2.15亿元的投资。
据彭博新闻社网站4月18日报道,在距康裕建的实验室几英里的地方,奥泰医疗系统有限公司致力于开发和销售核磁共振成像(MRI)系统,该公司的目标是与主导这个市场的通用电器公司、皇家飞利浦电子公司、西门子股份有限公司等大型跨国企业竞争。该公司创始人、毕业于麻省理工学院的邹学明,选择在成都开办自己的第二家公司,在此之前,他于2002年把自己在克利夫兰成立的公司卖给了通用电器。奥泰医疗希望于明年年底前提交上市申请,邹学明计划筹资5000万到1亿美元。
报道称,包括这两家公司在内的很多企业,都受益于成都市吸引研究人员和风险投资人的举措。这个以吃辣和悠闲的生活方式而闻名的城市,近年来吸引了英特尔和IBM等企业,在这里设立研发和制造基地。最近,在中国领导层倡导创新创业的背景下,这里出现了一股创业投资热。
随着中国经济增速跌至25年来最低水平,中国正在寻找新的增长引擎。国家鼓励各省设立特区,新企业在这里可以获得融资机会并享受其他优惠政策。技术初创企业是最大的受益者之一,医疗研究企业也从中获益,这使长期落后于西方的中国医疗产业获得了新生。
报道称,自2014年以来,在国家鼓励创业政策的刺激下,中国涌现出数万家小企业。但这个国家能否培育出企业家文化,仍有待观察。
在成都,当地政府在私人资本的支持下,设立了7支服务于初创企业的基金,总投资达7亿元,支持电信、医疗、生物科技等行业的发展。该市科技局成立了一个专门小组,帮助银行根据初创企业的技术和专利价值,对这些企业进行评估。该市还设立了多个为新企业提供办公空间和培训的孵化园。奥泰医疗创始人邹学明说:“支持力度很大。人才吸引政策、土地和税收政策都非常有利。”
与康裕建的公司一样,成都的大多数初创企业还要过很多年才能实现高盈利。这就意味着成都市政府还要等上很多年,才能看到它们对当地经济的推动作用。
报道称,中国的很多城市都启动了类似项目,这些新企业还为志向远大的中国科研人员打开了一扇窗,这些科研人员中有很多人曾在国外留学。康裕建是1977年恢复高考后的首批大学生之一,他后来在艾奥瓦州立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他目前的主要研究方向是3D生物打印,这是一个医学新方向,目标是复制人体器官。
他的团队已经开发出修复动物(包括猪和猴子)的受损皮肤、心脏、肝脏和大脑的技术。在国际上,科学家们已经成功复制出骨骼等人体结构,但功能性器官的复制仍有很长的路要走。悉尼大学生物化学教授安东尼·韦斯说,总的来说,人体组织的3D打印技术相对来说不那么复杂,全世界有很多团队正在研究这一课题。
成都市发改委的一名官员说,尽管成都多年来一直在推动技术产业的发展,但“传统产业和高科技产业的权重还未发生根本性改变。但在实施新的创新发展战略之后,我们相信,这一趋势将出现明显的变化”。
麦肯锡咨询公司副合伙人卡特里娜·吕(音)说,成都若想拥有像硅谷那样的创新文化,就必须建设人们可以轻松地工作、生活和娱乐的活力社区,避免犯与中国很多城市一样的错误,在宽敞的街道两侧建设一些死气沉沉的写字楼。
报道称,不久前的一个周三,在成都西北部郊区,另一家初创企业的创始人比尔·李(音)展示了一个用来监控婴儿尿不湿的小装置,它可以提醒家长何时该更换尿不湿。李和他的13人团队从当地大学获得了20万元的投资和免费的办公室。他说,业务已经起步,他们已经向尿不湿生产商和消费者售出了6000件产品。
最多输入500字,目前已经输入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