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线头影测量
一、根尖片(牙片)
1.显示多生牙、阻生牙
2.牙根吸收
3.牙周组织的情况
4.牙齿的萌出情况
二、曲面断层片
显示全牙列的发育
2.了解上下颌骨一般结构
3.了解颞颌关节的结构
三、腕指关节片
了解全身生长发育的状况
2.估计生长发育的快速期
3.判断颌骨的发育阶段
* 生长快速期的标志:
a 中指关节指骨骨骺帽状期
b 拇指尺侧子骨出现
c 挠骨骺后端帽状期
四、定位X线头影测量
原理:头颅定位仪固定头的位置(左右耳塞与眶点指针三者构成一与地面平行 的恒定平面)
恒定的投照距离
拍摄条件的可重复性
应用:1.研究颅颌的发育
2.颅颌畸形的诊断分析
3.矫治设计和治疗计划的判定
4.研究矫治中及后颅颌形态的变化
X 线的描述:透明硫酸纸覆盖线片上;
3 H 0.5 mm 定点、描图;
顺序颅骨——上颌——下颌——牙齿;
常用的平面:
1.眶耳平面:(FH)由耳点与眶点之连线组成,正常头位时眶耳平面与地面平行。
2.前颅底平面:(SN )由蝶鞍点与骨根点之连线组成,在颅部的点状平面上代表前颅底的前后范围,作为面部结构与颅底关系的定位平面。
3.牙合平面(OP):解剖性、功能性。
4.腭平面:(ANS—PNS )前后鼻棘的连线。
5.下颌平面:(MP )
测量分析方法:
参考平面、颅内参考线、颅外参考线。
2.各种分析方法。
3.测量分析方法。
4.人工描述、人工测量。
5.人工描述、定点计算机测量。
6.计算机屏幕定点测量。
7. 计算机自动识别、定点、自动测量。
Steiner 分析法:
特点:
采用SN 平面为参考平面。
2.角度线段测量相结合。
3.指出骨与牙齿间的相互补关系。
测量内容:
骨性分析:角度 SNA;SNB;ANB;SND;GoGn;–SN 距离 SL;SE
2.牙性分析:角度 上1—NA 下1— NB 上1—下1 OP—SN 距离 NA NB
3.软组织 :S 线
牙颌畸形的诊断:
1.正常牙合的六要素
2.全面的间隙分析:
a 牙列拥挤的解除
b 前牙的内收
c 磨牙关系的调整
d Spee’s曲线的纠正
3.诊断
骨性分类;
畸形列出顺序——软组织、骨组织、牙齿、其它(按严重程度列出)。
4.治疗目标
根据生长发育状况,选择治疗时机,第二恒磨牙萌出面部形态有无必要改变骨性问题是否要进行纠正患者的要求和治疗的可能性
5.治疗计划
根据所要纠正项目选择方法
矫正中采用的具体措施
矫正中采取的施力系统
矫正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所在,采取措施,如支抗患者合作程度
最多输入500字,目前已经输入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