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戛纳红毯上的明星,究竟谁更吸引您的眼球……
五月的戛纳,群星云集。耀眼迷人的红地毯徐徐铺开,成为举世瞩目的焦点。作为背景的红毯,红色自然成为永恒的主色调,而每位女星就像是调色盘里的颜料,沾染红黄蓝绿各色礼服的色彩后,争相上演着一场赏心悦目的的视觉盛宴。
万般色彩,唯独不能缺失一种颜色——白色。唇红齿白,上天赐予人类的绝妙搭配,也成为古往今来人们对口腔美学的诉求。
但现实总是不能尽如人愿。就在大众的眼球还在被各色妆容紧紧吸引时,口腔医生正以特有的职业视角,捕捉着究竟是谁最终能在这场斗艳中捧得真正的桂冠?
请大家一起来看:
巩俐,中国的电影女王,每次亮相戛纳电影节红地毯,总是有种“君临天下”的女王霸气。
但是镜头拉近,若隐若现的牙龈黑线,着实让女王形象减分不少,成为无法弥补的遗憾。
“小龙女”刘亦菲,千万人眼中的人气女神,却常以冷艳形象示人,为何鲜有尽情绽放的笑容?原来牙齿的不齐和大笑时暴露过多的牙龈,成为神仙姐姐最致命的短板。
我们再来看看美国的女星
凭借《在云端》里出色表现获得第82届奥斯卡最佳女配角提名的安娜·肯德里克,在红毯上展现出开心自信的大笑,魅力十足,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她一口整齐漂亮的牙齿,这也许是对唇红齿白最好的诠释。
主演《绯闻女孩》迅速变红的布莱克·莱弗利,虽然已有身孕,但一身红衣搭配依旧光彩十足,特别迷人的也是透过她一口整齐皓齿尽情绽放的灿烂笑容。
看到现在,大家似乎察觉出一些差异了吧……
其实经常看美剧、好莱坞电影的朋友们或许都能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影视剧中人物的牙齿不但非常整齐而且很白,美国的影视明星用笑容和美齿征服了全世界观众,以致创造出了好莱坞笑容和好莱坞白这样的名词。
现实生活中,当你走在美国的街头,就会发现不论是花甲老人还是青少年,几乎人人都拥有一口整齐皓齿,俨然已经成为美国民众形象的标配,实在是羡煞国人。
而走在中国的街头,我们看到的往往是另一番景象,参差不齐的牙齿、烟斑茶渍浸染或者先天发育不良、龋齿导致的黑牙、黄牙比比皆是,甚至一些影视明星,不笑的时候个个都是帅哥美女,然而开口说话或者大笑起来就不忍直视,尤其是为美而做的“美容冠”更是假的惨不忍睹,甚至还牵连牙龈也失去了健康的粉色,变得非红即黑。
美国人如此痴迷于牙齿的美观,甚至可以忽略脸上的雀斑,为何他们宁肯不顾及脸也要尽量关照到牙?而中国人为何经常面对种种牙齿问题却熟视无睹?聚焦牙齿,成为一个缩影。中美如此大的差异不仅仅是地域环境和卫生习惯的问题,这其中折射出文化背景的差异。
在美国人眼中,一口好牙不仅是健康的标志,文化修养和家庭出身的象征,还是社交上的利器。粉底可以遮住脸上的雀斑,却没有任何妆容能掩饰一口不争气的烂牙。大部分美国人认为:作为社交活动的通行证,微笑是最美的礼仪。不同于东方含蓄的笑不露齿,完美的笑容必须尽情展现整齐健康的牙齿,正如好莱坞明星一般,只有皓齿相伴的笑容才能堪称完美笑容,才能绽放迷人的光彩,赢得更多人气。如果张口露出糟糕的牙齿,将会成为社交场合最尴尬的问题。
久而久之,美国人对牙齿的厚爱已经形成了一种文化,牙齿的重要性也上升到了社交需求的高度。美国人把这种认知融入到了他们的消费理念之中。虽然美国的医疗保险很全面,但美国人看牙的支出绝大多数出自商业保险,基本等同于自费。与中国的牙科治疗相比较,美国的牙科治疗可以称得上非常昂贵,但美国人仍愿意付出极高的花费看牙,这足以显示对牙齿的重视程度;而中国人则不是,很多人对牙齿健康知之甚少,患有牙病的人却又如此之多,其中不少人还纠结于哪些诊疗项目能在医保覆盖范围之列,并由此再决定治疗与否。
最多输入500字,目前已经输入0字